圣经与神学
一位长老会基督徒为何欣赏浸信会的系统神学
2024-08-26
—— Drew Martin

当今我们正迎来一个令人振奋的神学研究新纪元。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浩瀚历史资料的大门,让我们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过去的智慧。与此同时,各学科的学者们正以崭新的方式展开对话,打破传统界限,促进了学科间的深度融合。这种跨越界限的交流不仅推动了学术的发展,更增进了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砥砺,犹如铁磨铁,彼此切磋,共同提高。

对那些虔诚聆听上帝在圣经中启示的信徒而言,这些发展无疑是莫大的鼓舞。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积极的趋势已在近期的神学著作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斯蒂芬·J.魏伦(Stephen J.Wellum)在其新作《系统神学:从正典到概念》(Systematic Theology: From Canon to Concept)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些新趋势,有力地论证了对圣经进行审慎而系统的神学思考的重要性。与他先前关于圣经神学的著作一脉相承,本书思路清晰,文笔流畅。作为计划中两卷本的首卷,魏伦在书中着重介绍了系统神学的研究方法,并深入探讨了启示、圣经、上帝、创造和护理等核心教义。

《系统神学:从正典到概念》

斯蒂芬·J.魏伦 著

斯蒂芬·J.魏伦的这部鸿篇巨著《系统神学》是一部融合三一论、改革宗和浸信会神学传统的杰作。它不仅体现了福音派对圣经的深入探讨,还深深扎根于教会历史,同时对当代议题有着敏锐的洞见。

魏伦凭借数十年的潜心研究,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独具特色的系统神学著作。他从释经学、圣约神学和正典研究的角度出发,为新一代的神学生、牧者、教会领袖,乃至资深神学家,系统阐述了基督教教义。

B&H学术出版社出版(B&H Academic),1008 页。

圣经神学与系统神学的和谐统一

魏伦指出:“系统神学对教会而言并非可有可无,它是我们正确认识上帝、自我和世界的根基。”这番话道出了系统神学对教会健康的重要性。事实上,每个人都在做系统神学的思考。关键在于,“我们的神学是否忠于圣经教导”(4 页)。因此,让我们的系统神学与圣经教导保持一致是智慧之举。

健康的神学不仅包括研读圣经,还涉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生活。魏伦摒弃了圣经神学与系统神学二者必选其一的错误观念。他以大使命为例,阐述道:“要遵行主的命令,我们需要深入的圣经和神学思考。这包括了解圣经内容,正确认识圣父、圣子和圣灵,并将整本圣经忠实地应用到生活中。这正是神学的本质所在。”(5 页)

对基督徒而言,系统神学在阅读和应用圣经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并非要取代圣经神学,而是在释经和圣经神学的基础上,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圣经。当系统神学建立在扎实的释经和圣经神学基础之上时,它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更有成效地理解圣经。

换言之,系统神学与圣经神学一样,都是健康神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神学不仅仅是重复圣经内容,更是要在应用、逻辑推理和形而上学含义等方面‘理解’圣经,这是一种‘信心寻求理解’的建构性过程。”神学需要超越对单独经文、章节甚至单卷书的解释,将整本圣经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体系。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神学建立并捍卫可靠的教义,使教会不至‘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弗 4:14),反而能‘在他里面生根建造’(西 2:7)”(108 页)。

历史神学的贡献

真正的智慧要求我们承认,我们并非第一个对圣经教导提出疑问的人。这种认知至少帮我们避免了两个潜在的误区:一方面,若将神学传统的权威等同于圣经,就会混淆教会的声音和神的声音;另一方面,若完全忽视教会数百年来研读和思考上帝话语所积累的智慧,又会将个人的理解误认为是神的旨意。

魏伦努力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找平衡。他广泛聆听教会历史上的各种神学观点,并通过与严谨的圣经释经对话,对这些观点进行建设性的评估。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既注重汲取多元神学传统的精华,又专注于圣经神学的细节研究。这种双重关注使得有关启示、圣经、神的教义之章节格外精彩。魏伦强调这些主题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正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他指出:“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圣经宣称自己是三一真神通过人类作者传达的信息。正因为三一真神的本质,圣经具有绝对权威。尽管圣经是由人所写,但其信息、真理和可靠性丝毫未受影响。”(287 页)

在当今这个普遍质疑真理存在和可知性的文化氛围中,这些主题的相关章节尤其值得仔细研读。此外,魏伦对自然神学的探讨、对理解三位一体教义的教父和中世纪观点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神属性传统分类的讨论,都展现了他与圣经神学的深度互动,以及与其他神学传统的建设性对话。因此,这部著作无疑是一本能够启发和造就各层次基督徒读者的珍贵作品。

精确性与一致性

作为一位坦率的长老会书评人,我对魏伦的《系统神学》第一卷印象深刻,也因此对即将发布的第二卷充满期待,尤其是好奇他将如何处理那些更具争议的话题。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教会背景,但我衷心希望这位“直言不讳的浸信会”弟兄能够继续他的学术探索,将圣经神学的精准性与历史神学的深度回溯巧妙结合。这种方法有望为我们在神家中不同“房间”之间架起更多桥梁,促进各教派间的理解与对话。尽管如此,基于我们背景的差异,我也有一些善意的批评和建议。

首先,尽管魏伦强调概念的精确性和历史神学的回溯(the retrieval efforts of historical theology),但他似乎采用了一种关于启蒙运动的衰落叙事。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基督徒既参与了现代思想的发展,又在向现代性过渡期间受到了批评。这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魏伦承认“对福音真理的质疑在教会历史的每个时期都存在”,但随后断言“全面的攻击始于启蒙运动,并一直持续到今天”(41 页)。虽然攻击福音的策略可能随时代变化,但世界、肉体、魔鬼一直都在强烈反对真理,这是每个时代都面临的挑战。文化进步或衰落的宏大叙事往往弊大于利,容易被文化保守派和进步派滥用。

其次,我认为魏伦可以更清晰地阐述历史神学回溯的方法论,并解释为何这种方法在书中某些章节比其他章节更为突出。近期关于神学回溯的讨论引发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更多地关注过去的某些作者而非其他人?为什么我们在某些领域追随某位作者的观点,而在其他领域则不然?当历史资料和传统相互矛盾时,我们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增强这部作品的普世性价值。

关于圣约神学的辩论

魏伦的这部著作虽然深入浅出,但若能更细致地区分圣约神学内部的多样性,将会更加完善。特别是在阐述教父时期、中世纪、宗教改革和现代对圣约主题的理解时,如能更好地展现其中的连续性和差异性,将会使本书更具价值。有趣的是,魏伦对渐进式圣约视角的一些论述,实际上比他自己意识到的更接近历史上宗教改革的圣约神学观点。

举例而言,作为一个完全认同《威斯敏斯特信条》中圣约教义的评论者,我对魏伦关于渐进式圣约视角的定义深表赞同。他说:

“神的救赎计划应被视为一个整体,根植于‘救赎之约’(pactum salutis),通过多个圣约(如《加拉太书》4:24;《以弗所书》2:12;《希伯来书》8:7–13)逐步展开,最终在基督和新约中达到圆满。堕落之后,基于神在《创世记》3:15 的应许,这一救赎计划通过各个圣约逐步揭示,直至新约的完全显明。这种理解既让我们看到神的计划在历史长河中的连贯性,又避免了将各个圣约‘扁平化处理’的错误,这对理解教会论和末世论等神学问题至关重要。每个圣约不仅指导当时的信徒生活,也预示着基督和新约的到来。”(436 页)

魏伦对三位一体内部的救赎之约的肯定,使他的观点比许多当代“改革宗”作者更接近传统的改革宗神学。他对亚当的“创造之约”的理解——认为它是“暂时的”“试验性的”,需要“顺服圣约”才能获得“永生”——实际上与《威斯敏斯特信条》中的“行为之约”教义非常接近,尽管他自己可能并不这么认为。魏伦在肯定性论述救赎之约、行为之约和恩典之约时,展现了他深思熟虑的学术态度和对认真释经的重视。

我对魏伦的圣经叙事理解基本认同,但有一点保留:关于新约的地位,他认为“新约祝福的完全成就仍在未来”,同时又说“所有新约中应许的现实,原则上已经临到教会”(第 528 页),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张力。当他在下一卷中探讨教会、圣礼和末世论时,如何调和这种张力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毕竟,如果新约祝福的完全实现尚未到来,这应该会影响我们对这些主题的神学思考。

总的来说,魏伦的这部著作堪称严谨的圣经研究和神学思考的典范。在《系统神学》第一卷中,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巧妙地阐释了圣经的核心信息,详细探讨了上帝的启示、救赎的历史,以及万物与造物主之间的深刻关系。作为读者,我期待着第二卷的出版,相信它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神学洞见和思考。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Why One Presbyterian Appreciates a Baptist Systematic Theology

Drew Martin(德鲁·马丁)范德堡大学的博士,是圣约神学院系统神学副教授。他曾担任多间教会的牧师和植堂者,是《摩西之约和上帝之国》(Covenant with Moses and the Kingdom of God)一书的作者,也是《牛津改革宗神学手册》的特约作者。
标签
神学
系统神学
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