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当女权先锋遇上千年智慧:基督教性伦理的当代启示
2025-04-04
—— Katelyn Walls Shelton

古罗马共和国的诞生,始于一位女性将匕首刺入自己胸膛的悲壮时刻。这位名叫卢克蕾提亚(Lucretia)的贵族妇女遭到伊特鲁里亚王子的强暴后,完全无辜的她选择自杀来保住自己的名誉。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某些方面,现代文明确实为女性提供了更友善的生存环境。

英国记者兼播客主持人露易丝·佩里(Louise Perry)会对此深表认同。但是同时,这位自称女权主义者的作家,却在《反对性革命的理由》(The Case Against the Sexual Revolution)和《二十一世纪性指南新论》(A New Guide to Sex in the 21st Century)两本著作中,犀利批判了另一种正在伤害女性的“现代智慧”——女权主义。这些观点对基督徒来说或许稀松平常,但令人玩味的是,书中坦承的诸多性伦理真理,恰恰印证了基督教一直以来的教导。

《二十一世纪性指南新论》
露易丝·佩里  著

在 1960 年代之前,婚前性行为会遭人白眼,色情制品也难以弄到。如今我们获得了更多自由——这场“性革命”看似解放了人性。这一定是件好事,对吧?

露易丝·佩里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她指出,这些改变带来了诸多恶果,尤其伤害了女性群体。

在一个充斥着粗暴性行为、一夜情和唾手可得色情制品的世界里,真正的赢家只是少数有权有势的男性。而女性往往要付出惨痛代价,被迫以各种方式适应这些变化。

出版社:Polity,176 页

女权先锋的反戈一击

2022 年出版的《反对性革命的理由》堪称一部“反水”之作——身为女权主义者的作者露易丝·佩里对西方主流女权主义展开了犀利批判。基于在强奸救助中心的工作经历,露易丝勇敢地质疑了盛行数十年的女权主义教条。她认为,那些被捧上神坛的“性自由”“身体自主”论调,其实是给女性戴上了新枷锁。真正获益的只有少数有权有势的男性,而被剥削的女性——比如玛丽莲·梦露——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对基督徒读者而言,佩里批驳的某些“现代女权主义”观点简直荒谬得令人发笑。比如她指出:女性体力普遍弱于男性;强奸主要是性冲动而不是权力问题(这与世俗主流叙事截然相反);恋童癖会伤害儿童;卖淫损害女性权益;单凭“同意”原则不足以保护女性;暴力性行为(包括导致女性死亡的性行为,无论她是否同意)应该受到法律严惩——当代女权主义竟需要补这些常识课,本身就是莫大讽刺。

佩里在书中总结道:

我们必须重建被摧毁的社会防线......我们需要严肃对待性。男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异。不是所有欲望都值得满足。“同意”远远不够。暴力不是爱情。没有爱的性不会带来力量。人不是商品。婚姻值得守护。最后——听妈妈的话总不会错。(189 页)

这些在基督教社群司空见惯的道理,却与当代女权主义思潮针锋相对。

叩响下一代的心门

露易丝·佩里的新作《二十一世纪性指南新论》堪称前作的青春版。书名大胆直白,让我在公共场合阅读时总要遮住封面。与露易丝的上一本作品相比,本书更为精简明快,同时也删减了某些露骨的表述和案例。

和前作一样,这本书献给“那些付出惨痛代价才懂事的女性”。佩里像母亲般给出了现代女权主义绝不会告诉年轻女孩的忠告:远离陌生男性,与让你不安的男性保持距离。警惕有暴力倾向、易于冲动的追求者。不要滥交。除非对方有做个好父亲的潜力,否则不要和他发生关系。尽早结婚。她指出:“真正的女权主义应该要求——调整性欲望的应该是男人,而不是女人”(68 页)。虽然她坦言“骑士精神”这个词“非常不时髦”(53 页),但仍呼吁某种类似的品质回归。

佩里正确诊断了时代病症,开出的药方也几乎是对症下药。如果把性伦理比作马蹄铁,基督教伦理在最右端,女权主义在顶端,那么佩里几乎已经从另一个方向绕回来了。她的主张与基督教性伦理之间,只差最后一步跨越——或者说,只差一个信仰的飞跃。基督教正是连接佩里眼中现实世界与她理想世界的缺失纽带。

断裂的传承

佩里的观点之所以让基督徒读者感到熟悉,是因为她不动声色地借用了曾主导西方文化的基督教性伦理(读过汤姆·霍兰《主宰》[Dominion] 的人对此不会意外)。基督教认为,性行为只能发生在一男一女的婚姻关系内,以孕育生命和灵肉合一为目的。虽然露易丝的理论框架令人印象深刻,但相比教会传承数百年的性道德准则仍显单薄。

具体来说,基督教要求男性必须克制欲望,不是轻视女性,而要把她们当作“较弱的器皿”来爱护(在基督徒看来,这是神设定的美好秩序,绝非贬低)。基督教明确禁止:强奸、恋童癖、滥交、色情制品、性暴力、卖淫、通奸和离婚(除了《马太福音》第 5 章和第 19 章规定的特殊情况之外)。它要求丈夫“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弗 5:25),提倡无私奉献的爱,欣然接受神可能赐予的子女,同时尊重每个人的神圣尊严。就像传统婚礼誓言说的那样:“无论顺境逆境、贫穷富裕、健康疾病,都要彼此相爱,至死不渝。”

这些价值观虽然在实践中未必完美践行,但一直在教会中代代相传。在基督教圈子里,“骑士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至今仍是教导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必修课。佩里自己也承认,《二十一世纪性指南新论》根本不算“新”的指南。这套伦理体系已经传承两千年,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耶稣基督本人。正是这位颠覆者,打破了当时不公的社会规范;也正是这位救赎主,重塑了男女受造的荣美。

重寻古老智慧

对于笃信圣经的教会成员来说,《二十一世纪性指南新论》及其前作《反对性革命的理由》或许并非必读书目。不过,以下几类读者可能会有兴趣:那些发现子女正受世俗性观念影响的基督徒父母,在课堂上需要反驳女权主义或性方面观点的基督徒大学生,或是希望更全面了解反女权主义论点的牧者同工。

说来有趣,最让我着迷的是,非基督徒竟然能通过自然法则推导出基督教伦理。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哪怕他们尚未意识到——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都彰显着神的旨意。造物主所设计的完美秩序,唯有遵循祂的法则才能顺畅运转。

露易丝·佩里确实指出了女权主义的错谬所在:当下流行的世俗女权主义性别观念不仅漏洞百出,更颇具破坏力。而受其伤害最深的恰恰是女权主义者声称要保护的女性群体。佩里以圈内人的身份,勇敢戳破了现代女权主义的华丽泡沫。

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即便是佩里所倡导的那种更纯正的女权主义,终究无法企及基督教的高度。回溯历史,自罗马帝国时期起,基督教就要求我们肯定女性的尊严。千百年来,基督教信仰体系始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将各种异教思想去芜存菁。可以预见,女权主义也终将在基督教的真理之光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When a Feminist Discovers the Christian Sexual Ethic

Katelyn Walls Shelton(凯特琳·谢尔顿)先后毕业于联合大学和耶鲁神学院,是保罗·拉姆齐研究所(Paul Ramsey Institute)的生命伦理研究员。她是一位女性健康顾问,曾在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从事促进妇女和未出生婴儿福祉的工作。她和丈夫约翰(John)带着三个孩子居住在华盛顿特区,并参加复活教会(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
标签
书评
女权主义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