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
教会的命礼
2023-11-01
—— Gregg Allison

定义

“命礼”(ordinance)是耶稣基督的教会举行的仪式,与有形元素(水、饼和酒)相关。这个词与“圣礼”(sacrament)一词对等互换,“圣礼”是一种外在、可见的标志,代表内在、不可见的恩典。

摘要

在基督教的三大分支中有两个教会仪式——洗礼和主餐——会定期举行。尽管有这一共同点,但三个传统在正确的术语(“命礼”还是“圣礼”)、实际的数量(两个、七个、七个以上)以及这些仪式的性质方面却存在分歧。本文以新教的神学和实践为重点,论述了洗礼(包括婴儿洗礼和信而受洗)和主餐。文章进一步重述了后一种命礼的四种主要观点:变体说(罗马天主教)、同质说(路德)、纪念说(慈运理),以及属灵同在说(改革宗)。


引言

广义上讲,基督教包括三大分支: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所有隶属于这些传统的教会中,有两个共同的仪式引人注目:洗礼和主餐(圣餐)。可悲的是,看似将三个分支联合的共同点中却实际隐藏着涉及这些礼仪的术语、数量和性质上的分歧。

术语:圣事,还是圣礼

我们该如何称呼这两种仪式?这个问题的答案揭示了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之间的深刻分歧。对大多数人来说,洗礼和主餐是圣礼;而对其他人来说,它们是命礼

圣礼这个名称源于拉丁语中的 sacramentum 一词,在用拉丁语翻译的圣经中曾使用过这个词。希腊文的新约圣经中用 μυστήριονmystērion = 神秘)一词来指神曾经隐藏现在却通过福音揭示出来的事(例如,罗 16:25-26;弗 3:3-13;西 1:24-27)。早期教会用这个术语指洗礼和主餐,认为它们揭示了神恩典的奥秘。在把希腊文圣经翻译成拉丁文时,μυστήριον(mystērion)变成了sacramentum(圣礼),可以指仪式或效忠宣誓。到了五世纪,奥古斯丁将圣礼定义为内在无形恩典的外在可见标志,这一定义具有决定性意义。教会认为这两种仪式是上帝设计的神圣标志,旨在表明一种包含在标志自身之中,并由标志自身引发的神圣现实。

当新教教会果断地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时,命礼这个名称成为这两种仪式的另一个用词。一些新教基督徒发出抗议拒绝“圣礼”这个名称,因为它与天主教的洗礼和主餐的神学及实践有太多关联。这些新教教会用命礼这个名称取代了圣礼,表示这些仪式是由基督亲自命定或设立的。

如今,罗马天主教会、东正教会和许多新教教会都称这些仪式称为圣礼,而一些新教教会则称之为命礼。根据本文的标题,我们将使用命礼这个词,但这并没有对圣礼一词的偏见。

命礼的数量

到底有多少个命礼?如前所述,这个问题的答案揭示了基督教三大传统之间的深刻分歧。天主教有七件圣事:圣洗(baptism)、坚振(confirmation)、圣体(Eucharist,即主餐)、忏悔(penance)、病人傅油(Anointing of the Sick)、圣秩(Holy Orders)和婚姻(Matrimony)。东正教虽然包含这七项“主要奥秘”("major mysteries"),但并没有规定命礼的明确数量,还包括其它祝福、礼拜、祈祷、颂赞、游行等活动,认为这些活动能使上帝的同在具体化。新教教会有两个圣礼:洗礼和主餐。

谈到命礼数量的不同在历史中的发展,奥古斯丁认为圣餐是无形恩典之可见标志和起源的观点成为教会所使用的标准定义。很久以后(约 1150 年),神学家彼得·伦巴德(Peter Lombard)列举了七件圣事。随后的讨论(如托马斯·阿奎那 [Thomas Aquinas,1225-1274]、佛罗伦萨会议[Council of Florence,1431-1449])完善了伦巴德的方式,但保留了这个数量。天特会议(The Council of Trent)正式宣布了这七项圣事,并补充说:“如果有人说......这七项圣事中的任何一项不是真正和恰当的圣事,他就该受到诅咒(anathema)”(第七届会议 [1547年],《关于圣礼的法令》[Decree Concerning the Sacraments])。这一谴责以及天特会议颁布的其它法令突出地表明,宗教改革带来的一个重大差异与命礼的数量有关,而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命礼的性质。

事实上,新教教会坚信教会只应举行两个命礼。减少命礼数量的原因是,基督只命定了两个附带有形标志的仪式。耶稣命令祂的门徒“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 28:19)。因此,基督将洗礼与水的标记一起命定为教会必须遵守的仪式。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设立了主餐:“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太 26:26-28)因此,基督将主餐,以及与之相伴的饼和酒之标志,命定为教会必须遵守的仪式。

由此可见,基督教三个分支中的教会在命礼的数量上存在很大分歧。然而还有更多分歧。

命礼的性质

命礼的性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揭示了教会之间的另一个分歧。一般有三种答案:

  1. 命礼将恩典(ex opere operato,通过施行命礼)传递给上帝的百姓。上帝的恩典通过命礼传递,施行命礼使受礼者的品格发生改变,受礼者参与命礼是得救的必要条件。
  2. 命礼是恩典的渠道,上帝藉此将救赎的益处赐予祂的子民。命礼并不灌注恩典,而是与上帝的话语相结合向受礼者提供神圣祝福(如成圣)的应许,受礼者凭信心接受应许。
  3. 命礼象征着上帝百姓的信心和顺服。与其说命礼传递恩典或是恩典的渠道,不如说是给接受者机会表达对基督的忠心。

要充分理解新教命礼的本质,就必须对每个命礼进行研究。

洗礼

早期教会为那些明白福音、悔改并相信耶稣基督救恩之人施行浸水礼(如徒 2:37-41)。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婴儿洗礼。一些领袖谴责这种做法,而另一些领袖则将其源头追溯到使徒身上。最终,教会发现婴儿洗礼与旧约中的割礼相似。教会还将婴儿洗礼与消除原罪联系起来。到了五世纪,婴儿洗礼成为教会的正式习俗。

如今,有的教会为婴儿施洗(paedobaptism;希腊语 paidea = 孩子),有的为信主的成人施洗(credobaptism;希腊语 credo = 信仰)。关于受洗者的这两种观点表达了对洗礼性质的不同看法。

婴儿洗礼

关于婴儿洗礼性质的讨论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罗马天主教为主。作为七件圣事中的第一件,圣洗能洗净受洗者的原罪,使其重生,并将其纳入天主教会。有效地执行圣事(ex opere operato)能够产生效力,注入恩典,从而开启了改变天主教信徒品性的终身过程。在这个恩典的作用下,天主教信徒逐渐变得越来越有“义”,并通过善行而获得永生。重要的是,洗礼重生意味着受洗的婴儿可以得救;事实上,这项圣事是得救的必要条件。

婴儿洗礼的第二类典型代表是(历史上的)新教改革宗。洗礼是上帝赐予受洗者应许的恩典管道:他们将因此而享有以洗礼为上帝指定标志和印记的救恩。婴儿并非通过洗礼得救。而是,他们被纳入到圣约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他们将听到福音,并作为圣约应许的继承者,凭信心领受上帝的恩典,从而获得救恩。此外,命礼并非自始至终有效,其有效性取决于圣道和圣灵。

信而受洗

主张信而受洗的基督徒相信洗礼是基督为那些对祂做出可信信仰回应并遵从祂命令接受洗礼之人设立的一项命礼。在大多数情况下,洗礼的方式是浸水礼:人完全浸入水中,然后从水中站起。关于信而受洗性质的讨论分为两类。讨论中的第一类以美南浸信会为代表。洗礼“是一种顺服的行为,象征着基督徒的信心,相信被钉十字架、埋葬、复活的救主、基督徒向罪而死、埋葬旧生命,复活且在基督耶稣里活出新生命”(《美南浸信会信仰告白 2000》)。因此,洗礼的本质是一种人类的行为,通过这种行为表达对上帝提供之救恩的信心。它不能拯救人但却见证了已经经历过的救恩。

第二类讨论基于有关洗礼性质的共同观点,根据新约圣经的记载对洗礼的含义进行了扩展。首先,根据耶稣“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的命令(太 28:19),洗礼将新基督徒与三位一体的上帝联系在一起。其次,如上所述,浸水礼生动地展现了新基督徒认同基督的死亡、埋葬和复活(罗 6:3-5;加 3:26-28)。洗礼的第三个含义是象征洗净罪孽,这与彼得在五旬节的信息一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 2:38;参徒 22:16;结 36:25)

逃避神的审判是洗礼的第四个含义。正如挪亚和他的家人躲过了上帝洪水的审判(预表),基督徒也通过洗礼躲过了上帝的审判——浸入水中是死亡的象征(彼前 3:20-21)。第五个含义是,洗礼象征着融入教会。它是加入教会的仪式,表明新基督徒打算在新约团体中顺服并忠心地跟随新约的中保耶稣基督。

主餐

第二个要讨论的命礼是主餐(Lord’s Supper),也称为圣餐([Holy] Communion ,林前 10:16-17)、圣体(Eucharist,Greek eucharistia = thanksgiving)、擘饼(太 26:26;林前 11:24)和其它名称。圣经中只有两处提到这一命礼: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规定了这一命礼(太 26:26-29 和类似的内容),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也作了说明(10:14-22,11:17-34)。在早期教会中,只有与基督有恰当关系的受洗基督徒才能参加这一命礼,每周举行一次。

关于主餐的意义,初期教会有几种观点。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献祭,与《玛拉基书》(1:10-11)的预言有关。至于祭物的性质,有些人认为祭物就是作为神创造之果实的饼和酒,有些人则认为祭物就是基督真正的身体和宝血。还有人认为主餐是一种纪念活动。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早期教会还强调了参与主餐的几个好处,包括从死亡中得解脱、灵魂得滋养以及成圣。

最终,关于主餐的性质形成了四种立场,所有这些立场一直延续至今。

  1. 1215 年,罗马天主教正式宣布了变体说Transubstantiation)。在举行圣体圣事时,藉着上帝的力量,饼转化为基督的身体,葡萄酒转化为基督的血。正如托马斯·阿奎那所解释的,“变体”是指物质(某物之为某物的本质,substance)发生了变化(trans)。然而,外形(感官所能感知到的特征,accidents)保持不变。在举行圣体圣事时,虽然饼的外观、气味、感觉和味道仍然像饼,但其本质已经变成了基督的身体。同样,虽然葡萄酒的外观、气味和口感仍像葡萄酒,但其实质已变成了基督的宝血。所有新教教会都拒绝变体说。
  2. 路德宗的观点是同质说Consubstantiation),即圣礼中联合(sacramental union)。按照马丁·路德(1483-1546 年)的观点,主餐是基督在临死前留下的最后遗言。在这个应许中,祂指定了一份遗产——罪得赦免,并指定了其继承人——所有相信祂应许的人。此外在举行圣餐时,基督“同着饼和酒、在其中和之下”以祂的神性和人性真实地在场。因为基督的身体无处不在,根据祂的圣言(“这是我的身体”;太 26:26),上帝在主餐中实现了基督的同在。
  3. 纪念说Memorial)是许多非命礼派(如浸信会)教会的观点。由慈运理(Huldrych Zwingli,1484-1531 年)提出,这一观点认为主餐是纪念基督的死。基督的身体(和血)在天上,不可能出现在圣餐中。此外,基督设立圣餐时说的话(“这是我的身体”;太 26:26)是比喻性的,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因此,纪念说的观点既反对变体说,也反对合质说。最重要的是,耶稣吩咐说:“你们要这样行,为的是纪念我”(路 22:19;林前 11:24);因此,主餐是一种纪念性的庆祝活动,教会藉此纪念基督在十字架上为完成救赎所做的一切。
  4. 属灵同在说Spiritual presence)是许多改革宗新教教会(如长老会、归正会)的观点。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64 年)超越了纪念的观点,认为饼和酒当然是象征,但它们不是空洞的象征:它们代表了它们所象征的东西。借助属灵的同在,基督通过这些恩典的渠道亲自同在并且展现了祂救恩的益处。基督何以即能在天堂,又能在主餐中属灵的同在,这终究是一个谜。但加尔文借助圣灵的力量,将天上的基督与地上的教会联合在一起。圣餐的益处包括与基督同在,教会合一,以及在成圣上得到滋养。

结论

虽然天主教会、东正教会和新教教会都举行洗礼和主餐,但这些共同的庆祝活动隐藏了三个分支之间的巨大分歧。他们在这些命礼的称谓(圣餐或圣事)、数量(七个、七个加其它、两个)和性质(婴儿受洗、信而受洗、变体、合质、纪念、属灵同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进一步阅读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Ordinances of the Church.

Gregg Allison(格里格·埃里森)是美南浸信会神学院(The 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基督教神学教授。他是福音神学协会(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的秘书,也是 Harbor Network and Upstream Sending 的神学顾问。他有五部主要作品:Historical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Doctrine (Zondervan, 2011), Sojourners and Strangers: The Doctrine of the Church(Crossway, 2012), Roman Catholic Theology and Practice: An Evangelical Assessment (Crossway, 2014), 50 Core Truth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Teaching Theology (Baker, 2018),以及与 Andreas Köstenberger 合著的The Holy Spirit (B&H Academic, 2020)。他和妻子诺拉(Nora)住在肯塔基州的路易维尔,他们是卡莱尔寄居者教会(Sojourn Church Carlisle)的成员。他们有三个成年子女和 11 个孙辈。
标签
圣经
圣礼
宗派
命礼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