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预言的恩赐是种奇妙的智慧交流,发自于神主动的神圣启示,并有圣灵助力,所说出的言语可能来自神的任一个位格或所有神格,因此听到或读到这些言语的人必须领受它们,认为它们具有绝对的约束力且是真的。至于这项恩赐是否仅限于基督教会的创立时期,还是现在仍在教会中发挥作用,福音派人士对此意见不一。
关于预言恩赐的性质和它所存续的时间长度在福音派教会中仍有争议。旧约认为预言是一种(神与人之间)可理解的交流,具有神圣权威,不过它也承认可能会存在假先知。在预言问题上新约与旧约有着显著的连续性,新约作者认为先知的信息就是神的话语。因此,新约看起来认为真正的预言总值得完全信任和顺服。然而,新约显然预期预言的恩赐会在某个时候被挪去。一方面,恩赐延续论者(continuationists)认为预言的恩赐将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基督再来。另一方面,恩赐终止论者(cessationists)认为,预言的恩赐与早期教会创始领袖的权威相关联,因此在今天的教会中已经不再发挥作用了。
关于预言的性质和所持续的时间长度在福音派中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也就是说,对于(1)先知在发出预言时在做什么和(2)预言的恩赐是否贯穿整个教会时代至今仍然活跃,对此人们并没有达成共识。这一争论不可能很快得到解决;因此,本文旨在从终止论的角度简要探讨预言的性质和所持续的时间长度。
学者们一直在争论预言的本质。一些人将预言描述为受启示解释经文的恩赐;而另一些人则声称预言是指布道。如今,一种流行的观点将预言定义为用人类(可能会犯错的)言语宣讲神赐下的思想。虽然这些说法都有其充分的论证,但它们都没有充分概括圣经中关于先知活动的本质教导。
在旧约中,先知是蒙神呼召向祂子民传达祂话语的男人或女人。由于以色列人无法承受直接聆听耶和华的声音(出 20:18-19),于是神设立了先知的职分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即通过人类中保将神的律例典章传给他们(申 18:16-18)。因此,虽然先知有其他次要功能(如代祷;参创 20:7;出 32:30-31;民 14:17-19;参撒上 12:23;王上 13:23;耶 27:18,37:3),但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作为神的代言人发声。《出埃及记》第七章赋予亚伦的任务就很好地展现了这一角色。在那里,神指派亚伦担任摩西的先知;因此,亚伦要向法老传达摩西传递给他的信息。正如亚伦蒙召向法老传达摩西的话一样,先知也蒙神呼召要向祂的子民单单传达祂的话语(申 18:18-20)。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罗马书》将预言描述为一种需要人类理解力的交流。因此,举例来说,当神命令先知说预言时,他们是要宣讲耶和华赐给他们的话(参见耶 19:14-15,25:30,26:12;结 3:17,6:2 ,11:4-12,13:2,20:46-48,21:2;摩 7:14-17)。此外,先知们在接受使命时,就奉命留心将神的话语传达给祂的子民(参赛 6:8-9;耶 1:4-8;结 2:8-3:4)。此外,那些反对先知之人就是因为听到了他们的预言才反对他们的(耶 20:1-2,26:7-11,26:20-23;摩 7:10)。事实上,即便假先知的“先知”活动也涉及言语的交流(申 13:2,18:20-22;王上 22:10-12;耶 23:16)。虽然先知们偶尔也会使用神迹(参赛 20:1-3;结 4:1-13,5:1-6,24:15-24;何 1:2),但这些神迹都伴随着神谕来揭示神谕的含义。因此,似乎最好的理解是,旧约预言指的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达神的话语。
旧约中真正的预言不仅只是一种交流,还总带有神圣的权威。那些说预言的人是借着圣灵的能力说预言(民 11:24-29;约 2:28;参彼后 1:20-21),说的正是神放在他们口中的话(申 18:18;王上 22:14;耶 1:7-10;结 3:4,3:10-11,3:17)。因此,真正的预言不仅只是人的话语,而是神的话语。这就是为什么先知们经常在他们的宣讲(或他们的书卷)中使用“耶和华如此说”、“耶和华的话”或“听耶和华的话”等宣告。此外,由于在旧约中真正的预言是指在圣灵的帮助下传达神的话语,因此那些聆听神的先知们宣讲之人应该怀着敬畏和相信的心领受先知的信息(申 18:15)。因此,那些不听从耶和华的先知之人将面临神的审判(申 18:19;参王上 13:4,20:35-36;王下 17:13;赛 30:8-14;耶 29:17-19,35:15-17,36:27-31,43:9-22,44:4-6;亚 1:4)。
但必须指出的是,并非所有学者都认为旧约预言具有完全的权威性。相反,有些人认为,在古代说预言是一种混杂的现象;因此,即便是真正的预言也可能会包含错误,并不总值得绝对顺服。有些人援引《民数记》12 章 6-8 节,声称这段经文区分了无误的预言和有误的预言。还有人声称,应该把《撒母耳记上》10 章 5-10 节和 19章 20 节中的“一班先知”理解为易出错的先知。还有人认为,应该把那些从未在圣经中记录过他们话语的先知看为预言的权威性较低的先知。然而,经过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观点即便有解经基础,这基础也很薄弱。就《民数记》12 章而言,根本看不出这段经文包含着两种预言;相反,这段经文只是将摩西与所有其他先知区分开来。此外,既然神通过异象向写成正典的先知启示自己,那么如果我们把《民数记》12 章 6 节理解为指可能包含错误的预言,那么我们就很难不对正典先知的权威性产生怀疑(参赛 1:1,2:1,6:1-7;耶 1:11-14,结 1:1-8:3,40:2;摩 1:1-2,7:1-9,8:1-3,9:1ff;俄 1:1;弥 1:1;哈 1:1;亚 1:7-11,2:1-5,3:1ff,4:1ff,5:1ff,6:1ff)。同样,《撒母耳记上》第 10 章和第 19 章等经文也根本没有涉及先知权威的问题。事实上,提到这“一班先知”的经文对他们的描述很少;因此,如果要将这些经文视为预言可能包含错误的证据,那就必须把它们当作默证。最后,因为正典没有记录这些先知的预言就据此判定这些预言的权威性较低,那就错误地将权威性与正典性混为一谈。虽然这两个概念相关,但并不完全相同:没有为后人记录下来的预言话语很可能对其最初的听众具有完全的权威。
虽然圣经高度重视真先知的权威,但也承认会有假先知。从根本上说,假先知就是那些声称自己的言论来自神,但他和他的信息都不曾得到耶和华的委任(申 18:20;耶 14:14,23:21-22,28:15,29:8-9)。根据旧约,神自己允许假先知存在,要么是为了考验祂子民的忠诚(申 13:1-3),要么是为了给他们带来审判(王上 22:19-23;结 14:9)。圣经描述这些假先知是凭自己的想象说话,而非出于神的启示(耶 23:16;结 13:2-3)。同时,某些经文也揭示了邪灵是假预言的来源(王上 22:19-23)。早在《申命记》中,神就告诉以色列人如何识别和对付假先知。例如,以色列人要拒绝任何呼唤他们追随其他神灵的所谓先知;此外,这样的男人或女人要因为引诱他们背叛耶和华而遭处死(申 13:1-3)。此外,以色列人还可以通过观察先知的预言是否应验来区分真假先知(申 18:22;参王上 22:28;耶 28:9)。因预言错误而暴露为假先知的也要被判处死刑,因为他们冒用耶和华的名说话(申 18:20-22;参耶 28:15-17)。
对新约中有关预言的资料进行研究,会发现它们与旧约所描绘的图景有很大的连续性。首先,新约也将预言视为一种能够理解的交流。例如,对观福音书将以赛亚的话作为预言的范例(太 3:14,15:7;可 7:6)。撒迦利亚的言论在《路加福音》中被称为预言(1:67-79)。虽然亚迦布使用了手势,但他在向保罗传达预言时使用的是语言(徒 21:11)。保罗明确地将预言描述为一种交流行为,他说:“但做先知讲道的是对人说”(林前 14:3)。重要的是,整本《启示录》都以预言的形式呈现(启 1:3,22:18-19)。
与旧约一样,新约也将预言描绘成神的启示。对观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将先知与神迹活动联系在一起(太 7:22;可 6:14-15;路 7:12-16,24:19);此外,路加将预言本身描述为圣灵的活动(路 1:67;徒 2:16-17,19:6)。事实上,他甚至声称,先知们在说预言时,说的正是圣灵的话(徒 13:1-2,21:11)。保罗也有类似的信念,他将预言与神的启示联系在一起(林前 13:2,14:29-30),并认为预言是圣灵能力的彰显(林前 12:7-11,参 14:1;帖前 4:19-20)。彼得虽然没有详细论述这个话题,但他确实肯定了圣灵亲自启示和督导先知的话语(彼前 1:10-11;彼后 1:20-21)。最后,约翰在描述《启示录》的预言性质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当他“被圣灵感动”时,这本书的信息就藉着神的启示传给他(启 1:1,1:10)。但约翰比同时代的使徒更强调预言的三位一体性。因此,《启示录》同时是约翰写的信(1:4)、“神的道”(1:2)、“耶稣基督的见证”(1:2;参 19:10)和“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2:11 等)。
这篇短文表明,新约和旧约都认为真正的预言来自神。此外,新约同样把先知的信息视为神的话语。因此,新约看起来认为真预言总值得完全相信和顺服。虽然有些人对这一点有异议,但圣经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首先,《启示录》本身就是新约预言权威的见证。其次,因为约珥很可能是指无误的预言,而使徒声称《约珥书》2 章 28-29 节的应许已经得到了应验,这就有力地暗示了新约先知的事工完全拥有神圣的权柄。第三,新约预言的其它明显例子也以完全有权威且可信为特征(参见徒 11:28,13:1-2,21:11)。最后,新约先知与使徒共同作为教会的根基(参弗 2:20)这一事实也暗示了新约先知的特征。
我们现在可以回答“预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综观圣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定义:可以把预言定义为:(1) 一种奇妙的智慧交流,(2) 发自于神主动的神圣启示,(3) 有圣灵助力,(4) 所说出的言语可来自神的任一个位格或所有神格,因此 (5) 因此听到或读到这些言语的人必须领受它们,认为它们具有绝对的约束力且是真实的。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期待预言的恩赐今天继续在教会中运行?
新约明确指出,预言的恩赐会在某个时候会终止。然而,基督徒们对预言何时终止存在分歧。延续论者认为,预言的恩赐将继续提供给教会,直到基督再来。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 章 8-13 节中说:“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延续论者认为“完全的”是指基督第二次降临;因此,他们认为只有当基督再来的时候,预言(归属于“有限的”)才会被废除。虽然这当然是一种可能的解读,但终止论者并不相信这段经文专指预言存续的时间长度。对这段经文的研究表明,它并没有说明“有限的”全都会同时被废除。也就是说,《哥林多前书》第 13 章为某些“有限的”恩赐先于其它恩赐失效留下了可能性。因此,这些经文并不一定教导预言的恩赐本身会在基督再来时被取消。此外,终止论者认为,《以弗所书》2 章 19-20 节比《哥林多前书》13 章与这个问题更相关。在前一段经文中,保罗断言先知和使徒在神教会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既然教会事实上已经建立,既然使徒职位已经取消,终止论者就会争辩说,预言的恩赐在教会生活中也不再发挥作用了。
预言的问题很复杂,相信圣经的基督徒可能(也确实)对预言的性质和持续时间长度存在分歧。虽然我认为终止论者的立场更有可能是正确的,但福音派基督徒应该谨防把这个问题变成教会内的分歧点。对于那些希望更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的人来说,下面的资源清单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预言的性质
预言的存续时间长度
从圣经外的背景看预言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Gift of Prophe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