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神学
逐出
2025-02-16
—— Matthew Harmon

定义

逐出指的是被迫离开故土在异乡生活。在圣经中,被逐出是人背叛神之后的结果,与神的荣耀隔绝。逐出可以是现实层面的,也可以是属灵层面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有时,神的子民虽然身处神所赐的土地上,却因不断悖逆神而在属灵上仍处于被逐的状态。反之,即便神的子民远离了神所赐之地,他们仍然可以在属灵上与神保持美好的关系。

概述

因着亚当和夏娃的背叛,神的子民被逐出伊甸园,与神的居所和同在隔绝。在救赎的历史长河中,神始终在作工,将祂的子民从被逐中拯救出来,重新进入祂荣耀的同在。尽管神曾以某种有限的方式与祂的子民同在(比如通过会幕和圣殿),但这与神希望与祂的子民建立的亲密关系仍有很大差距。通过一系列的应许和立约,圣父差遣圣子来完成祂子民未能做到的事——祂承担了因被逐出而远离神同在的咒诅,又从死里复活,使祂的子民从因罪导致的逐出中拯救出来。凡信靠基督的人,都在属灵上从远离神荣耀的逐出中得到恢复,同时他们也盼望着在新天新地中,藉着复活的身体得到完全的恢复。


要正确理解“逐出”这一主题,我们需要从《创世记》1-3 章谈起。神创造人类作为祂形象的承载者,让他们在伊甸园中与祂同住(创 1-2)。亚当和夏娃是神的首批子民,他们在神所赐的居所中生活,当他们顺服神时,就能经历祂的同在。神赋予亚当君王、祭司和先知的职责。然而,在蛇的诱惑下,亚当和夏娃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背叛了神(创 3:1-7)。这一罪行不仅破坏了他们与神之间完美的关系,更使整个受造界陷入咒诅之中。他们最终因犯罪而被逐——神将他们驱逐出伊甸园,远离祂的同在(创 3:22-24)。人类在肉体上被逐出伊甸园,正是他们在属灵上远离神的真实写照。

然而,即便在宣告这个逐出的审判时,神也应许将来必有恢复。亚当和夏娃的后裔将要伤蛇的头(创 3:15),完成亚当未竟的使命。神向亚伯兰所作的应许,揭示了祂要带来那位伤蛇者并使人类脱离逐出状态的计划(创 12:1-3)。神应许亚伯兰和他的后裔(子民)一片土地(地方),祂要在那里与他们同住(同在),并最终使地上万国蒙福。从亚伯拉罕蒙应许的后裔中,神建立了以色列国。在将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地领出后,神与他们立约,使他们“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出 19:5)。作为这个约的组成部分,神吩咐以色列人建造会幕,使祂能在他们迈向应许之地的旅途中与他们同行(出 25-31)。此时,神的子民虽然拥有了祂的同在(与在伊甸园的情形不同,虽然神与祂的子民同住,却保持一定距离),他们还没有得到神计划与他们同住的应许之地。

作为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的一部分,神警告说,如果他们违背圣约,就会被逐出应许之地(利 26:33-39;申 28:36-68)。就如同亚当和夏娃一样,在肉体上被逐出离开神所赐的地方,正是他们在属灵上已经远离神同在的具体表现。尽管以色列人最终得到了那片土地,神也与他们同在(最初是借着会幕,后来是借着圣殿),但神仍然不断警告祂的子民,如果继续悖逆,他们就会被逐(例如,《何西阿书》8-10 章;《以赛亚书》39:1-6;《耶利米书》18:1-17)。由于以色列人一再地背弃与神所立的约,逐出的阴影如同一片乌云,始终笼罩在前。

这片乌云最终降临在南北两国。尽管耶和华的众先知一再警告,百姓仍执迷不悟,拒绝悔改,继续拜偶像。公元前 722 年,亚述征服了北国,掳去大部分百姓(王下 17)。南国在大卫王朝的统治下得以维持,直到巴比伦分三个阶段(公元前 605 年、597 年、586 年)征服并毁灭耶路撒冷,每一次都有人被掳到异邦(王下 24-25;但 1:1-4)。神的子民因为违背圣约,又因自己的罪与祂隔绝,最终被迁离神原本计划与他们同住的地方。

对神子民而言,逐出的生活充满艰辛。被逐之初,一些假先知声称被掳的时间会很短暂;对此,耶利米专门写信给被掳的百姓,被逐将持续七十年,并劝他们在巴比伦安顿下来,开始新的生活(耶 29:1-23)。除了在异国他乡重建生活的艰难,百姓还担心神是否已经完全离弃了他们(哀 5:21-22)。

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中,仍有一群余民听从并信靠耶和华藉着耶利米、但以理和以西结等先知所传讲的信息,对耶和华始终保持忠心。通过这些先知,神应许了一个新约(耶 31:31-34;西 36:24-28),内容包括回归故土(赛 51:3;何 2:18-23)、重建一座比所罗门圣殿更辉煌的新圣殿(结 40-48)、一个更新并顺服的子民(番 3:11-13),以及一位大卫王朝的君王(摩 9:11-12)来统治神的永恒国度(赛 11:1-10)。神应许,祂的子民终将回到祂的同在中。

被掳七十年后,一批余民按着神的应许(耶 25:11-14)得以归回故土(拉 1:1-4),等待他们的却是更多的艰难和失望。虽然回到了故土,但他们仍在异族统治之下(尼 9:36-37),重建的圣殿远不如从前的荣美(拉 3:1-12),没有大卫家的君王(尼 9:36-37),百姓也难以持守神的律法(玛 3:5)。这些现实清楚地表明,尽管身体上回到了故土,但从被逐中完全恢复的应许仍未实现。

在旧约结束到新约开始这将近四百年的期间里,百姓对神应许的渴望日益强烈。除了一段大约一百年的时期外,神的子民一直处于不同外族王朝的统治下,最终被罗马帝国统治。因此,当施洗约翰出现,作为预备主道路的人应验《以赛亚书》40:3-5 的预言时,许多人认为他是在宣告从被逐中重建的时刻即将到来(路 3:4-6)。作为应许中那位要伤蛇头的,耶稣重走了以色列的历程,但在以色列失败之处却完全顺服(赛 49:1-8;太 1-4)。通过医治病人(赛 35:5-7;太 11:4-6)、赶逐污鬼(赛 49:22-23;太 12:25-28)和教导神的话语(申 18:15-18;太 5-7),耶稣开启了应许中从被逐得恢复的新纪元。通过祂的舍己之死,耶稣亲身经历了祂子民因悖逆所应得的、远离神同在的被逐(赛 52:13-53:12;路 22:37)。通过祂的复活,耶稣重新回到神的同在中(结 37:1-28;太 28:1-20)。作为末后的亚当,耶稣彰显了新创造的样式,在祂里面,神的子民找到了安息之所,得以经历神的同在。凡因信与耶稣联合的人,都在这从被逐中得以恢复上有份(林后 5:14-21)。

这种从被逐中的恢复虽已开始,却尚未完全实现。尽管信徒在属灵上已经从远离神同在的逐出中得到恢复,但就肉身而言,我们仍如客旅一般寄居在这堕落的世界中。正因如此,彼得写道(彼前 2:11-12):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

在我们等候新天新地——那个我们将亲身与主同住的地方的同时,我们蒙召要过圣洁的生活,等候基督的再来(彼后 3:11-13)。如同我们的先祖亚伯拉罕一样,我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我们的心要向往那“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在那里我们要永远与神同住(来 11:13-16)。我们要向他人传扬这个好消息:藉着耶稣所成就的,人可以得到罪的赦免,从远离神同在的被逐中得到恢复(赛 40:6-8;彼前 1:23-25)。作为末世的神子民,我们已经因着圣灵住在我们里面而经历神的同在,同时我们“心里叹息,切望得着儿子的名分,就是我们的身体得赎”(罗 8:23),等候进入神为我们预备的地方。

圣经的结局描绘了神的子民在新创造、新伊甸园中,在身体和灵性上都从被逐中得到恢复(启 21-22)。应许中的新耶路撒冷将从天降临(启 21:1-21;参照《以赛亚书》54:11-12)。整个受造界都将成为神的圣所,祂要在那里与祂的子民享受永远的相交(启 21:22-27;参照《以赛亚书》60:19-20)。神所更新复兴的子民将居住在新的伊甸园中,在元首基督的带领下治理受造界(启 22:23)。最荣耀的是,神的子民“要见他的面。祂的名字必写在他们的额上”(启 22:4)。神的子民将在祂为我们预备的地方安居,完全地经历祂的同在。

对于我们基督徒的日常生活而言,理解“逐出”这一主题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它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神——特别是祂对悖逆子民所显明的怜悯和忍耐。这一主题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身份:我们虽是神形象的承载者,却是以悖逆圣洁神的罪人身份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破碎世界,虽然并不常承认,却普遍感受到与神的同在隔绝的被逐状态。作为基督徒,被逐的主题提醒我们:尽管在属灵上我们已经重新得到神的同在,但我们仍要以寄居者和客旅的身份活在这堕落的世界中。我们既要为周围人的福祉努力,又要始终记得这世界并非我们永恒的家乡。我们真正的家在新创造之中,在那里,我们将永远在主里面,从被逐中完全得到恢复。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Exile.

Matthew Harmon(马修·哈蒙)博士毕业于惠顿大学(Wheaton College),目前在恩典大学与神学院(Grace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担任新约教授,该校位于印第安纳州。他曾经在学园传道会任职八年,著有多本书籍。
标签
圣经神学
被逐
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