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那些没有听过福音的人会怎么样?
2020-11-10
—— Collin Hansen

也许你自己也曾为这个问题苦恼过。你也肯定从某个人那里听到过这个问题,而且那个人可能是用挑战基督教的口吻提出来的。在一个全球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世界里,“那些没有听过耶稣基督福音的人会怎么样?”这一问题需要基督徒们的回答。但正如我们近来所发现的那样,并不是每一个自称信靠基督之名的人都会有同样的回答。

这回我们再次向克里斯托弗·摩根(Christopher Morgan)求助,他曾引导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狱,并就基督信仰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向我们提供过帮助。他细致入微的解释将帮助你理解为什么我们对那些坚持犯罪、不相信耶稣基督赦罪恩典的人最终结局会如何竟有这些不同观点,这分歧背后都有哪些历史、圣经和神学背景。一定要读到最后,这位来自加州浸信会大学的神学教授最后分享了他如何向今天持怀疑态度的受众解释圣经中这一难懂的教义。

在关于其他宗教的对话中,经常会出现一个相关的问题: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人会怎么样?教会在历史上对此曾有过哪些看法,各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从教会历史和神学而言,通常有三种观点会受到关注。排他主义(Exclusivism)是指认为透过福音或特殊启示信靠耶稣是得救的必要条件。包容主义(Inclusivism)认为借着一般启示认识和相信上帝对很多人来说就已经足够。多元主义(Pluralism)则认为,所有的信仰道路都是有效的、真实的。不过,这些同样的术语“排他主义”和“包容主义”常常被混乱地用在不同具体问题上,造成了概念的混淆。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注意到,有些人在讨论其他宗教信徒的问题时自称是排他主义者,但在讨论未听闻福音之人会如何的问题时,又自称是包容主义者。【1】

这些观点里还各自有一些重要的子集(通常根据得救方法加以区分),也有一些上述三者之外的对从未听闻福音之人结局的观点。在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我发现至少有九种。

第一,教会排他主义(Church Exclusivism)。基督教历史上对这一问题的最早回答是:不,“教会之外无救恩”。迦太基主教居普良(Cyprian,约200-258年)在提到异端、分裂主义者和叛教者时,做出了这样的声明。非洲如斯普主教傅箴修(Fulgentius of Ruspe,468-533)后来将这一教义应用于犹太人和异教徒,并且被佛罗伦萨会议(1431-1438)接受和正式确认。第四次拉特兰会议(1215)坚定地宣告:“确实有一个由信徒组成的普世教会,在她之外没有人能够得到拯救。”这就是(梵二前)罗马天主教会传统的排他主义立场。

第二,福音排他主义(Gospel Exclusivism)。第二种对未听闻福音者最后是否得救的主要回应是:不,他们必须听到福音并且信靠基督才能得救。詹姆士·宝兰德(James Borland)是这立场的支持者之一,他主张:“每个人都必须听到并信靠福音才能得救。”【2】 宝兰德指出,旧约中百姓所信的内容是神的特殊启示,但随着启示的进展,自基督的十字架以来,福音就是所信的内容。

约翰·派博也持这种观点,他说:

在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中,是否有虔诚的人,能够谦卑地依靠他们仅通过自然或非基督教的宗教经验所认识的上帝恩典得救?新约圣经的答案是明确而认真的“不”。整本圣经告诉我们的是,基督的降临是救赎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那之前,拯救的信心要放在神的怜悯、他在以色列民中的救赎行为,以及动物献祭赎罪的制度上,并相信那指向将来的救赎预言……但现在信仰的焦点已经缩小到一个人:耶稣基督,他是所有救赎、所有献祭和所有预言的应验和保证。从今以后,所有救赎的信心都要指向他,为要荣耀他。【3】

派博后来进一步解释说,一般启示可以作为救恩过程中认识神的步骤之一,但一般启示仍然是福音预工而不是福音本身。

第三,特殊启示排他主义(special Revelation Exclusivism)。有些人对未听闻福音者最后是否得救的主要回应是:不,除非神选择以特殊的方式给他们特殊的启示,也就是主的直接启示,例如梦、异象、神迹或天使的信息。由于这一观点强调救恩只通过特殊启示赐下,我把这称为“特殊启示排他主义”,以示与福音排他主义的区别。蒂莫西·乔治(Timothy George)批判了这一排他主义,并提出:

然而,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来看, 这种理论轻视了堕落的悲惨后果,因此过于高估了普遍恩典带来的可能性。耶稣基督的具体信息,他的十字架和复活,并非额外“附加”在已经借着创造和文化存在于人类心理的东西之上。相反,这是把迷失的罪人带入与上帝正确关系中的绝对决定性因素。……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主张这样的教义:如果不通过人类宣教士和传道人传讲福音,就没有人可以得救?相信上帝主权拣选的圣经特救主义者,会谨慎地避免使用这样一种一刀切的说法。神是神,神可以用非常规的手段,也可以用常规的手段来达成他的目的。【4】

然后,乔治引用了《1689伦敦浸信会公认信条》这一浸信会经典信仰告白(它在这个问题上与《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高度一致),该信仰告白中提到了“那蒙拣选的婴孩”和“其他未能在外部蒙受所传之道呼召的选民”的救恩。他接着推论说,如果复活的基督向扫罗显现,如果天使能带来福音(林后11:14;加1:8),那么从理论上来看,“神的恩典护理”有可能拓展至“福音的特别传达”。【5】乔治还澄清说,圣经中没有任何内容应许这种情况,但如果真的发生,这些信息的内容应当与使徒见证的内容完全相同,毕竟得救是唯独恩典、唯独信心,也唯独透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赎而得着成就。

第四,(对未听闻福音者结局的)不可知论。第四种反应是,我们无法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丹尼斯·奥克霍姆(Dennis Okholm)和提摩太·菲利普斯(Timothy Phillips)提到了这种方法的两种形式:“悲观的不可知论”("pessimistic agnosticism")和“乐观的不可知论”(”optimistic agnosticism”)。【6】

那些“悲观的不可知论者”听起来很像排他论者,这一观点的主张者通常,虽然理论上存在着一种可能性,即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人可以通过一般的启示来回应上帝,但圣经上几乎没有经文支持我们可以期待真有人可以这样得救。事实上,许多持这种立场的人强调,圣经经文的证据表明,人们拒绝神在一般启示中的彰显(罗1:18-32)。巴刻(J. I. Packer)在论及这一可能性的时候这样说:

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1)如果任何一个善良的异教徒达到了投靠造物主的怜悯以求得赦免的地步,那是恩典把他带到了那里;(2)上帝一定会拯救他这样带到自己面前来的任何人(参见《使徒行传》10:34f;《罗马书》10:12f);(3)任何这样被拯救的人会在得救后会知道他是通过基督得救的。但我们不能肯定的是,神是否真的曾经这样救过任何人。【7】

巴刻强调,堕落使我们若不是靠着神的恩典,仅凭自己无法在信仰中回应神,但他对神是否真会以这种方式拯救的微小可能性仍持不可知论。不过,他还是清楚地指出,“我们没有理由期待上帝会在任何一个不知道或不理解福音的人身上如此行事。”【8】此外,巴刻还宣称,“如果我们对圣经忠心,那我们就应当预设没有人会在不相信基督的情况下得救,并按照这一预设生活。”

约翰·斯托德代表了“乐观的不可知论”,他写道:

我相信基督教的立场是在这个问题上保持开放的不可知论。……事实上,上帝虽然在我们回应福音的责任这件事上赐下了最庄严的警告,但却没有透露他将如何对待那些谁从来没有听说过福音的人。……尽管如此,我还是充满盼望。我从来没有能够像一些伟大的福音布道家那样,想象出千百万人正在走向灭亡的可怕景象,而且他们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我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普救主义者。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我珍视这一盼望:人类大多数将得着拯救。【10】 

第五,一般启示包容主义(General Revelation Inclusivism)。第五种观点对未听闻福音者最后是否得救的回答是:是的,他们可以通过在一般启示中建立足够多对神的认识,并且回应信靠神。这也是传统的包容主义。约翰·桑德斯(John Sanders)是这一观点的支持者,他仔细地划分了他和其他包容主义者的立场区别:

一些主张更广泛盼望的人认为,一些从未听过基督福音的人,有可能在死前就获得救赎,只要他们能对他们所得到的启示有信心的回应。这种包容主义认为,救恩的赐下是通过一般启示和上帝在人类历史上的护理工作来达成的。简言之,包容主义者肯定救恩只在基督里的特殊性和终极性,但否认对基督及其代赎的认识是救恩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耶稣的代赎在本体论上而言是救赎的必要条件(没有代赎就没有人得救),但在认识论上却不是必要条件(人不需要了解代赎就能从代赎中受益)。或者换句话说,人们可以在不知道施恩者或救恩确切性质的情况下接受救恩的礼物。【11】

泰伦斯·蒂森(Terrance Tiessen)的结论与桑德斯相似,但持有不同的神学框架。他提出耶稣基督是上帝唯一的救赎方式,但不接受福音的人也可以“获得”救赎,因此他认为非基督徒可以得救。但他强调,他和许多“福音派”包容主义者的结论是,不能把其他宗教看成是上帝救赎的工具【12】,蒂森指出,虽然其他宗教不是救赎的手段,但身处其中的人即使留在其中,也可以通过一般启示而得救。“鉴于我所提出的观点,我承认另一宗教的成员可能个人与上帝有拯救的关系,尽管他们的宗教本身是错误的,而且作为一种制度,对寻求上帝的人来说起到了反作用。”【13】

第六,世界宗教包容主义(World Religions Inclusivism)。对这一问题的第六个答案是:是的,他们可以通过一般启示或他们各自的宗教来回应上帝,因为他们的宗教包含一般启示的真理,也可能包含特殊启示的残余。这种立场也常被称为“包容主义”,因其与第五种立场相似将一般启示视为一种可能的救赎手段。但这一立场与第五种立场不同的是,认为世界上的其他宗教也是上帝使人获得救赎信仰的充分手段。

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上帝选择了使用普世宗教作为救赎的手段。天主教神学家卡尔·拉纳(Karl Rahner)的“匿名基督教”就是这一立场的例子:

因此,无论一个人在他的概念、理论和宗教反思中说了什么,任何人只要不像诗篇中的愚昧人一样在心里说“没有神”,而是通过彻底接受祂的存在、为祂作见证,就是一个信徒。……凡是让自己被这种恩典抓住的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称为“匿名基督徒”。【14】

汉斯·昆(Hans Kung)讲的还要露骨,他提出了普世宗教内部的“普通”救赎方式和基督教会内部的 “特别”救赎方式。【15】

既然上帝严肃而有效的旨意是让所有人都得救,因此除非因自己的过失,否则任何人都不会失落,所以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历史条件下找到自己的救赎……包括在社会强加给他的宗教中。……一个人要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里,在他所能得到的宗教中得到救赎。因此,他有权利也有义务在那个隐秘的上帝已经找到他的宗教中寻求上帝。【16】

第七,死后被传福音(Postmortem Evangelism)。第七个回答是:是的,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人在死后会有机会相信基督。这种观点传统上被称为“死后被传福音”。当它强调信仰是对基督的自觉和明确的信靠时,它与排他主义一致,但当它主张说上帝的爱和公义带来每个人都有机会相信基督时,它又与包容主义站在一边。J. P. 兰格(J. P. Lange)主张说:“圣经没有一处教导说那些作为异教徒或非基督徒而死的人要受到永远的诅咒;相反,圣经在许多地方暗示,在坟墓里仍有得到饶恕的机会,一个人最后的决定不是在死亡之前,而是在主的日子之前。”【17】尽管加布里埃尔·法克雷(Gabriel Fackre)更喜欢“上帝的坚韧”这一说法,但他对此表示赞同:“没有认识福音而死的罪人不会被剥夺听道的机会。”【18】 唐纳德·布罗西(Donald Bloesch)和杰瑞·沃尔什(Jerry Walls)提出了类似的观点。【19】

第八,普救主义(Universalism)。第八种观点的回答是:是的,每个人最终都会得救。这种观点在历史上被称为“普救主义”。它有多种形式,但每一种形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神所创造的每一个人最终都会得着到永远的救赎,而基督徒此时此刻也会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普救主义者之一罗宾逊(John A. T. Robinson)认为,圣经中上帝出于对祂创造世界的爱而赐下的启示包含着拯救每一个人的目的,而上帝必须达到这个目的。小说家马德琳·兰格尔(Madeleine L'Engle)清楚地说明了这一观点:

我知道在我自己的教派(圣公会)中,有许多对教义很敏感也很聪明的人,他们认为我的信仰是一种异端,即上帝对他创造的爱如此关注,以至于祂超越我们所有的意志和骄傲。不管要花多少时间,他都不会休息,直到所有的受造物,包括撒旦,都与他和好,直到没有一个受造物不能以爱的喜乐回应他爱的眼神。……我不相信上帝希望惩罚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就像慈爱的父母一样,慈爱的惩罚全部目的是为了教导,它只持续到教导所需的时间。而这个教导的核心永远是爱。【20】

新近的另一位主要支持者是扬·邦达(Jan Bonda)。他认为,上帝要拯救所有人,他将实现这一目的。他认为,没有人会在地狱中无休止地受苦。【21】

第九,多元主义(Pluralism)。对本文标题的第九种回答是:是的,那些从未听说过的人可能会经历他们所理解的“救赎”,因为每个人都会拥抱他们心目中的“真实”。因此,这一观点的主张者认为,本文标题中的问题本身是错误的,因为这问题假设了只有基督教是终极真理。普救主义认为每个人都会得救,但却是按着基督教的定义、在上帝那里得救;而多元主义则认为各大宗教都是同等有效的,因此否认基督教的独特性。多元主义者约翰·希克(John Hick)解释说:

世界各大信仰都体现了对真实(终极宗教)的不同认识和观念,以及相应地从人类的主要不同宗教方法内部对真实(终极宗教)的不同回应;在每一种信仰内部,都有着人类存在意义从自我中心向现实中心的转变。因此,这些不同的宗教传统都应被视为替代性的拯救“空间”,在这些空间或“方式”中,世间的男男女女都找到了救赎/解放/最终实现。【22】

保罗·尼特(Paul Knitter)、戈登·考夫曼(Gordon Kaufman)和兰登·吉尔基(Langdon Gilkey)等人也是这种多元主义观点的代表。

历史上,教会主要教导过教会排他主义、福音排他主义、特殊启示排他主义或悲观的不可知论。历史上的教会通常认为乐观的不可知论是有问题的、一般启示的包容主义是错误的,世界宗教包容主义、死后被传福音、普救主义、多元主义都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那么,作为一个坚定的基督徒、神学教授、教会史研究者、生活在加州的牧师,你如何向今天的怀疑论者解释圣经的这一立场呢? 

在这方面,我们最好听听宣教士们的意见。从根本上说,我们要把福音处境化。这意味着,首先,我们要寻求传讲完整的福音,所处文化的确会影响我们传达福音的方式,但福音的内容必须保持不变。我们不能让艰难的问题导致我们淡化福音。

我们还必须以人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传达福音。我们必须清楚,使用例证、讲故事,并指出福音是如何向他们讲述他们景况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仅仅使用正确的语言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努力了解听众会如何理解我们的信息。

此外,我认为这可能是教会犯的最大的错误,我们的生活必须彰显福音。人们不仅需要听到教会转述耶稣的教导,还需要看到我们如何体现耶稣的教导。毕竟,沟通包括了语言,也包括了非语言。通过对他人的爱、通过对社会公义的促进、通过圣洁的生活、通过合一、通过委身于对真理的顺服来展现基督的教会,才是真正彰显福音的教会。

当我们相信、结合文化处境,并且彰显福音的时候,我们也必须爱人灵魂。地狱不是一个概念而已,地狱是一个现实,导致我们为没有信靠基督的人负起责任。辛克莱·弗格森(Sinclair Ferguson)很好地捕捉到了这一点:

当罗伯特·麦琴(Robert M'Cheyne)在星期一遇到他最亲爱的朋友安德鲁·伯纳(Andrew Bonar) ,并询问博纳主日讲了什么,结果得到的答案是“地狱”。于是麦琴问道:“你是带着泪水讲的吗?”如果我们认识到自己非常需要恩典来拯救我们脱离即将到来的忿怒,认识到那审判的可怕性质,认识到上帝在基督里为我们所作的供应,认识到祂给我们的呼召是奉着基督的名——他来到世上不是要定这世界的罪,而是要拯救世人——把福音带给每一个受造物,我们就能够这样传讲地狱的教义。【23】。

这种对人真正的爱在司布真身上也有体现,他敦促未信者说:“被人嘲笑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大困难, 我可以享受你们的嘲笑和讥讽。……但与此同时,你们却在拒绝上帝预备的恩典,这令我感到悲哀。唾弃我吧,但是,哦,悔改吧! 嘲笑我吧,但是,哦,请相信我的主! 大可以看我的身体如街上的泥土,但不要诅咒你们自己的灵魂。”他还热情地劝告教会:“如果罪人被诅咒,至少让他们从我们的身体上跳到地狱去。如果他们要灭亡,就让他们在灭亡时能看到我们双手拖住他们的膝盖、恳求他们留下。如果地狱必须被填满,至少要让它在我们的努力后被填满,不要让一个人在没有受到警告和没有得到代求的情况下去那里。”此外,他还指示说:“圣灵会先感动你来感动他们。如果你能在他们没有得救的情况下休息,他们也会休息。但如果你对他们充满了痛苦,如果你不能忍受他们的失落,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也是不安的。”【24】

参考文献

【1】平诺克(Clark H. Pinnock)在A Wideness in God's Mercy.The Finality of Jesus Christ in a World of Religion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2)一书15页指出:随着分类体系的模糊,人们大可以宣称自己同时是世界宗教的排他主义者和关于未得之民得救的包容主义者,可以宣称自己同时是排他主义者和普救主义者,可以宣称自己同时是排他主义者和死后被传福音的支持者,也可以宣称自己是所有意义上的排他主义者。

【2】James Borland, "A Theologian Looks at the Gospel and World Religions," Journal of the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 33(March 1990): 3-11.

【3】John Piper, Let the Nations Be Glad! The Supremacy of God in Missions(Grand Rapids:Baker,1993),p.163. 中译参考《愿万国都欢乐》

【4】Timothy George, "Forum Discussion on Inclusivism," 选自Who Will Be Saved? Defending the Biblical Understanding of God, Salvation, and Evangelism, eds. Paul R. House and Gregory A. Thornbury (Wheaton: Crossway, 2000), pp.145-48.

【5】同上。

【6】Dennis L. Okholm与Timothy R. Phillips, eds., More Than One Way? Four Views on Salvation in a Pluralistic World(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5), pp.7-27.

【7】J. I. Packer, God's Words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1981), p. 210. 中译参见《字里藏珍:17个圣经关键词》,在2007年6月15日的电话采访中,他就此问题自称是一个“清醒的不可知论者”。

【8】J. I. Packer, "Good Pagans and God's Kingdom," Christianity Today 30 (January 17, 1986), p. 25.

【9】J. I. Packer, "Evangelicals and the Way of Salvation," in Evangelical Affirmations, Kenneth S. Kantzer and Carl F. H. Henry, ed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0), pp.121-23.

【10】David L. Edwards与John R. W. Stott, Evangelical Essentials: A Liberal-Evangelical Dialogue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1988), p.327. 类似的观点见Michael Green,"But Don't All Religions Lead to God?" Navigating the Multi-Faith Maze(Grand Rapids:Baker,2002), p.81.

【11】John Sanders, No Other Name: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stiny of the Unevangelized(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2; reprint, Eugene, Ore.: Wipf and Stock, 2001),pp.215-16.

【12】Terrance L. Tiessen, Who Can Be Saved? Reassessing Salvation in Christ and World Religions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2004), p.33.

【13】同上,第441页。蒂森的类似说法见同上,第393页。

【14】Karl Rahner, Th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rans. Karl and Boniface Kruger (Baltimore: Helicon, 1969), 6:395。

【15】Tiessen, Who Can Be Saved?, p.44.

【16】Hans Kung, "The World Religions in God's Plan of Salvation," in Christian Revelation and World Religions, ed. Josef Neuner (London: Burns & Oates, 1965), pp.51-53.

【17】John Peter Lange, First Peter (New York: Scribner, 1868), p. 75. 对他立场的评估参见see Erickson, Who Shall Be Saved?, pp. 159-75.

【18】Gabriel Fackre, "Divine Perseverance" in Sanders, What About Those?, p. 84; Fackre, The Christian Story: A Nar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Basic Christian Doctrine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4), pp. 232-34.

【19】Donald Bloesch, Essentials of Evangelical Theology. 2 vol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2), 1:244-45; 2:225-30. Jerry Walls, The Logic of Damnation (South Bend, Ind.: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1992).

【20】Madeleine L'Engle, The Irrational Season (New York: Seabury, 1977), p. 97. Quoted in Packer, Hell Under Fire, p. 179.

【21】Jan Bonda, The One Purpose of God: An Answer to the Doctrine of Eternal Punishment, trans. Reinder Bruinsma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3).

【22】John Hick, An Interpretation of Relig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 240. See also John Hick, "Pluralism," in Okholm and Phillips, Four Views on Salvation, pp. 27-91.

【23】Ferguson, "Pastoral Theology: The Preacher and Hell," in Hell under Fire, p. 234.

【24】Charles Haddon Spurgeon, Spurgeon at His Best, ed. Tom Carter (Grand Rapids: Baker, 1991), pp. 67-68.


译:DeepL;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What About Those Who Haven't Heard?

Collin Hansen(柯林·汉森)是福音联盟的编辑主任,也是多本书籍的作者;他在三一神学院获得道学硕士学位。他和他的妻子是阿拉巴马州伯明翰救赎主社区教会(Redeemer Community Church, Birmingham, Alabama)的成员,他是Beeson神学院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标签
福音
真理
见证
基督
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