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盼望学院的“无手机”校规:从屏幕回归真实的联结
2025-04-03
—— Nathan Ziegler

两年前的那一天,我拆开妻子送的生日礼物,她原以为我会惊喜,但是我脸上藏不住的失望出卖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妻子委屈得掉下了眼泪。一个长长的拥抱和无数道歉之后,我决定试试这份礼物。没想到它如此实用——两年后的今天,我每天仍离不开它。

这个经历让我开始思考,能不能也送给孩子们这样一份“先苦后甜”的人生礼物?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疏离,我们盼望学院(Hope Academy)开始反复讨论这个问题。

被屏幕绑架的一代

我们这所教会学校坐落于明尼阿波利斯最混乱的贫民区,专门为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以信仰为核心、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古典教育研究显示,都市青少年屏幕使用时长远超郊区同龄人,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与焦虑和抑郁都有显著正相关。这不难理解——《创世记》2:18 早有启示:“那人独居不好”,我们生来就需要与他人建立真实的联结。

早在疫情前,我们就努力构建紧密的校园集体:组织集体志愿者旅行、让高年级生担任宿舍领袖、授权学生会策划活动、举办班级疗愈营等。

但后疫情时代证明,这些还远远不够。

去掉手机

带学生参加志愿者旅行时,我们要求上交手机。有许多孩子事后感叹:“没有手机分心,整个人都轻松了。”这启发了我们在校园日常中也推行“无手机”政策——想要孩子们建立真实联结,就必须先为他们创造时空条件。

当然,反对声此起彼伏:“万一家里有急事怎么办?”“课间刷会儿手机又没关系。”这场改革注定艰难,但想到《马太福音》5:29-30 所说“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我们坚信,为了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值得采取极端措施。

填补空白时光

没收手机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用美好事物填补空白。设计新教学楼时,我们特意布置了促进交流的空间:公共休息区配备乒乓球台、桌上足球和咖啡卡座,连家具的摆放方式都以促进聊天为导向。

每日晨会也成为固定项目:全体学生聚集在一起祷告、聆听晨间分享、发布校园公告、为同学庆生等等。这些设计像磁铁般牢牢地把学生从虚拟世界带回到现实中来。

看得见的改变

以前走过走廊或餐厅,总能看到学生齐刷刷地埋头玩手机。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有说有笑的交谈,甚至还有孩子聚在一起玩桌游。他们正在享受神赐予的珍贵礼物——真实温馨的友情。

这些变化带来了连锁反应:申请加入学生会的人数激增,运动社团报名火爆,连心理疗愈小组都座无虚席。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眼中有了久违的光亮——那是一种被真实世界温柔以待的喜悦。

我们的心得

在这个日益疏离的时代,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呢?不妨试着从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开始:每天晚餐时全家围坐在餐桌旁,不要把手机摆在旁边;睡前留出二十分钟一起读书,不要刷手机;定期组织家庭游戏夜;工作会议时合上电脑,用心交流。

雅各提醒我们,要把各种试炼看作喜乐,虽然这试炼并不是特指青少年不能随意刷手机,或父母管控屏幕时间的艰难。但经文确实告诉我们,这些考验能磨炼信心,培养毅力,使人“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 1:4)。

某些促进人际联结的决定可能暂时不受欢迎,甚至招致埋怨。如果我们知道情况会暂时如此,是否还愿意坚持?想到这些选择终将成为孩子生命中宝贵的礼物,能帮助他们在纷繁世界中活得丰盛而完整,我想,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说:是的,我愿意。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Our School Traded Cell Phones for Community

Nathan Ziegler(内森·齐格勒)现任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盼望学院(Hope Academy)首席学术官,拥有明尼苏达州圣玛丽大学(St. Mary'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教育学专家学位(Ed.S.)。
标签
社交
学校
手机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