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十来岁开始就爱上轮滑。这段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一项运动会如何遭到误解,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嘲笑。同时,我也亲眼目睹了轮滑这个亚文化如何朝着奇特、精彩但也充满争议的方向发展。正是这些个人经历,使我在面对奥运霹雳舞(Olympic Breaking)的相关讨论时,能够保持同理心和好奇心。然而,每每看到一些尖锐的评论,我还是感到不舒服,尤其是那些来自基督教领袖和宣教士的言论——我原本以为他们会更明智些。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强调的是:当我们在异文化中遇到“奇怪”的事物时,这其实是一个深入了解的绝佳机会。2024 年巴黎奥运会引入霹雳舞所引发的公众反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研究。
我们的信仰要求我们爱所有的人,向万国传扬福音。这必然会带领我们跨越文化的界限,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与邻舍相处,还是在宣教事工中。当我们以爱心和诚意去接触不同文化的人时,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们既会遇到上帝形象的荣耀和受造的美好,同时也会看到罪恶、愚昧和不信所带来的羞耻。然而,由于文化的巨大多样性(想想巴别塔造成的混乱,《创世记》11:1-9),跨文化的理解和批评往往并不容易。效仿神的圣洁,我们需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 1:19),这在跨文化交流中尤为重要。基督为了救赎我们而舍己服侍我们。十字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教导我们如何以舍己的态度灵活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林前 9:19-23)。
这些跨文化的努力有时看起来很简单。有人说,人类的共同点比分歧更多,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这并不是全部的真相。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很有能力,以为只要稍微思考一下、祷告一下,再加上一点常识,就能理解、分析、判断,甚至评价其他文化。
通常,不寻常的事物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好奇。但是,当某些事物超出我们的接受范围时,兴趣就可能转变为负面反应。我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感到厌恶,甚至生气。奥运霹雳舞(breakdancing)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些人认为,这种所谓的运动项目根本不配与 100 米短跑、1500 米自由泳或体操高低杠这样的传统项目放在一起。更有甚者,澳大利亚霹雳舞女选手雷根(Raygun)的奇特舞步在网上引发了广泛争议,反应从尴尬、嘲笑,到愤怒,甚至衍生出阴谋论,可谓五花八门。
没错,我们的直觉反应有时是准确的。在大脑来得及分析之前,我们就能凭直觉识别出某些不道德或有害的东西。我们的情感总是在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本能反应永远正确。所谓的“常识”也并不总是真的有道理。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会出错,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我们自身的心理障碍、偏见,也有可能我们对情况缺乏正确理解。
这里蕴含着一个宣教学的重要教训。对于霹雳舞这个例子所体现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理解其他文化中更重要的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宗教仪式或性别规范等。当你想给某些事物简单地贴上“怪异”的标签时,不妨先深呼吸一下,试着用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一下。
想象一下,有人在达令港(Darling Harbour)匆匆驻足三十秒,看了看街头霹雳舞表演,或者在节奏蓝调音乐视频的背景里瞥见几个霹雳舞动作,就自以为是地对奥运选拔和评判标准指手画脚。这不是很可笑吗?这就像有些人的做法,他们用短短三周假期的时间参加短宣,然后就开始对刚刚造访的国家和当地文化夸夸其谈,妄下定论。
没错,通过短暂接触,我们确实能获得一些表面的了解。但要真正理解其中的门道,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把不了解的东西简单地贴上“怪异”的标签。比如,一个对霹雳舞只有皮毛认识的观众可能会被那些华丽的“力量动作”吸引,但对“顶部摇摆”这种基本功却兴趣寥寥。至于在这项舞蹈中如何以看似古怪的方式展现“原创性”,他们更是一头雾水。所以说,游客往往不是称职的宣教士。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对于自己那点浅薄的认知,可得保持谨慎态度。
假如你钟爱板球、田径这类传统的制度化运动,你可能会本能地否定霹雳舞或滑板成为奥运项目的想法。但请记住,正是因为这些个人偏好,你可能并不是评判这些新兴运动文化的最佳人选。同理,如果你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你的品位、观点以及对礼仪的理解,可能会成为你理解和服务低收入群体的障碍。你很可能会不自觉地把他们的行为贴上“低俗”“无知”“粗鲁”的标签。更有甚者,你可能会把“教化他们”当作门训的一部分。[1]
再说说雷根(Raygun)的例子。当人们发现这位在霹雳舞比赛中名次不高的选手竟然拥有文化研究的博士学位时,争议更大了。在不了解她具体研究内容的情况下,人们对学术界,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偏见就被激发出来。随之而来的是嘲讽和对其动机的恶意揣测。这种情况,其实和有些基督徒对穆斯林的反应很相似。他们往往不假思索地就对对方的信仰和动机妄下定论,这实在是很遗憾的事。
雷根的表演视频在全球走红后,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误导性报道和不当评论。面对她那看似怪异的舞蹈,人们本能地给出了负面反应,并急于寻求解释。有人猜测这不过是噱头;甚至还有人无端指责澳大利亚霹雳舞协会(AUSBreaking)腐败无能。这些评论的问题在哪呢?就在于它们缺乏好奇心,一味往坏处想。他们武断地认为,自己的直觉反应准确无误,问题显而易见,解释也应该简单明了。
其实,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也没那么可怕,反而相当普通。澳大利亚的霹雳舞圈子不大,为奥运会选拔代表的时间又紧,再加上霹雳舞中有些合乎规则的动作,在外行人看来可能就不那么吸引眼球,甚至显得古怪。[2]
无论是作为邻舍还是宣教士,当我们遇到其他文化或亚文化中觉得奇怪、粗俗、好笑或令人不适的东西时,我们应该培养一种既尊重他人又有专业素养的态度来面对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这种态度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文化冲突,并在宣教或跨文化交流中更有效。我们要学会问自己:“这里面有什么是我还没理解的?”纵观宣教史,有太多失败的案例都是因为宣教士把福音、敬虔和文化特性混为一谈,然后硬把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当地人。
[1] 当然,我们有权利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必强迫自己喜欢其他文化的饮食或时尚。事实上,即使在同一个文化或亚文化里,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该文化的所有方面。
[2] 雷根(Raygun)在巴黎的得分被广泛误传为零分,但这其实是对霹雳舞评判方式的误解。霹雳舞的评判是这样的:每位评委在两位选手之间投票选出胜者,最终结果反映的是这些投票。因此,一位没有得到任何评委投票的选手,并不意味着他们自己的表演质量得零分。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澳大利亚福音联盟英文网站:Responding to the Strange When Crossing Cultures: Lessons from Olympic Bre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