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血脉无关,信仰相连:我们的收养故事
2024-12-02
—— Johann Ratnaiya

回首收养之路,恍如昨日。曾经,我们的儿子还只是北印度一家孤儿院里无人问津的孩子。如今,这个珍贵的小生命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收养孩子会遇到种种挑战,但天父的慈爱、圣灵的指引和耶稣的舍己之爱,都在激励着基督徒敞开家门,接纳这些孤儿。

“土中的孤儿”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14 年的报告显示,印度有高达 2960 万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他们能否被收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中央收养资源管理局(Central Adoption Resource Authority,简称CARA)。可惜的是,CARA面临诸多难题:收养程序繁琐冗长,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有限,收养理念也难以引起民众共鸣。

在CARA的网上平台上,每个孤儿的档案仅有一张照片和寥寥数语。“右耳听力受损,体重不足”——这样简单的描述根本无法展现我们小男孩的真实面貌,更无法体现他活泼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

得知他曾被收养又被退回,我们心如刀绞。第一对养父母因体检结果不理想而将他送回了孤儿院。印度这些“最弱小的群体”迫切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儿童、父母和家庭的意义。

领悟天父对孤儿的大爱

我们的儿子生下来只有一公斤重。他亲生父母递交的信里道出了苦衷,经济窘迫的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个早产儿。好在他们没有将孩子遗弃在街头或丢进垃圾桶,而是耐心地与孤儿院合作,尽力为孩子做出最好的安排。分享这段经历,是为了让人们看到这对父母的无奈不舍,同时也打消别人可能对我们的高看。

说实在的,最开始时,想到要收养一个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我心里直打颤。每次与儿子视频通话,我都忍不住仔细观察他是否有发育迟缓的迹象。然而,当我终于第一次将他抱在怀中时,我的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仿佛有一层薄纱从我的眼前拿下,让我终于看清了这个可爱的孩子身上闪耀着的“神的形象”(imago Dei)。

感谢主,祂收养了我们,祂不仅为人类的收养树立了标准,更是在方方面面都远远超越了人类的收养。作为灵性上的孤儿,我们曾经漂泊无依。伤痕累累、支离破碎的我们,似乎无法修复。我们怎么敢奢望在神完美的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祂张开双臂接纳我们,拥抱每一个有着不同需求的我们。在天国的全家福中,我们不只是一张张面孔。福音向我们宣告:神珍视我们每一个人,赐予我们新的名字,并满怀喜悦地将我们介绍给天国众天使。

寻求圣灵引导,做好养父母

我们离开收养机构时,儿子一声不吭。我们觉得有点反常,但沉浸在喜悦中的我们也为这意外顺利的交接感到庆幸。

然而,接下来的五个月里,我们迫切地盼望儿子能有一丝亲近的表现。我们怕无法和他建立亲密关系,每天都在耐心寻找任何能缓解我们焦虑心情的蛛丝马迹。我们想相信他只是需要更多时间适应,于是默默忍受着漫长的疏离。我们期盼着有朝一日,他能视我们为永远的家庭成员,而不仅仅是临时的照料者。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作为养父母的身份感到迷茫。圣灵用圣经的话语安抚了我们疲惫的心灵。圣灵一次次地温柔提醒我们,儿子是我们在圣约中的孩子,我们是他的守护者,而非占有者。

有段时间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变得冷淡,我们对他只有尽义务的勉强,没有由衷的温情,远未体现出天父的舍己、忍耐,立约的爱。但随着时间流逝,当我们开始按照神的心意看待与儿子的关系时,我们逐渐感受到了关系的改善。

2023 年 12 月的一天,儿子坚定地爬向我,无视其他向他伸出的臂膀,直接爬到我的脚边。这个难忘的瞬间,成为了我们在困难时期的珍贵回忆。从无眠之夜安抚受创伤困扰的孩子,到为错过发育里程碑而沮丧,我们经历了种种挑战。但在这一切中,圣灵始终如一的安慰给了我们持久的力量。

以神子之名,立盟约之家

2023 年 10 月 8 日,我们家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属灵里程碑。在那个蒙福的主日,儿子在长老怀中沉睡,长老为他施洗,他正式加入了我们的盟约之家。

熟悉的主日学歌曲《耶稣爱我》在教堂内轻轻回荡,这时他醒了过来,睁眼环顾四周,看到新的大家庭正在欢庆他的到来。

我和妻子给儿子取名纳哈列(Nahaliel),希伯来语意为“神是我的产业”。这个名字寄托了我们的希望与祷告,盼望有朝一日,他能以真正儿子的身份,满怀信心地称呼神为“阿爸父!”

罗素·摩尔(Russell Moore)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没有神学层面的考量,收养可能会被视为单纯的慈善行为;如果缺乏使命感,它可能就只是一个比喻而已。”

换句话说,孤儿不仅仅是基督徒怜悯或施舍的对象。他们都是耶稣的孩子,配得上神的关爱怜悯,在神的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耶稣的使者,我们可以向孤儿敞开心扉,打开家门,传递神的爱。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印度福音联盟英文网站:Not By Blood, But By Faith: Our Adoption Story

Johann Ratnaiya(约翰·拉特奈亚)和妻子玛希玛(Mahima),以及他们的儿子纳哈列(Nahaliel)一家三口,居住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的金奈市(Chennai)。他们是三一长老会(Trinity Presbyterian Church)的成员。约翰一家满怀热忱地投身于事工,努力在当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致力于打造一个类似“方舟”(L'Abri)的家庭,为人们提供心灵庇护;二是经营一支职业足球队,借此服务社区。
标签
儿女
孤儿
收养
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