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似乎都有新的当代基督徒音乐明星、前基督徒名人、基督教大学毕业生宣布:他们对基督教的信仰“进化”了,他们如何踏上了一条“信仰解构”之旅,引导他们重估或放弃曾经笃信不疑的信条。当然,其中一些人,经过深思熟虑和“本于信以致于信”的争战,最终抵达更持久、更纯正的信仰。然而,另一些人则愤世嫉俗、消极回应,最终的结果是放弃信仰。各种各样的 “问题 ”都是他们解构之旅的催化剂,但根据我的经验,有一个问题最有可能导致整个信仰之塔的倒塌:符合圣经的性伦理。
在当代西方基督教的版图上,大多数偏离正统信仰的道路都要经过一个人满为患的休息区:“LGBTQ+平权 ”站。这一站不仅改变了路线,还重绘了整个地图。当我们忽视、否定或质疑圣经中关于性别的内容时,我们自然而然会去质疑圣经,渐行渐远,越陷越深,信仰就更加摇摇欲坠。但是眼见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包括手捧圣经在教会长大的“信二代”们,都在迈出这一步,这究竟是为什么?
即使条条道路都通向性伦理的底线,其策源地也不尽相同。换个思路也许会有帮助,基督教做了很多身段柔软的变形,初看温良无害,实则步步惊心,最终陷基督徒于无原则妥协之境。
据我观察,在性伦理上玩起漂移的基督徒,解构来解构去,其信仰的根基不外乎下面的一种或几种。
一、消费主义
也许对基督教最普遍的歪曲(至少在今日之西方文化中)是一种消费主义取向,它主要将信仰理解为自我提升,“它对我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去教会“血拼”的信仰,信徒串来串去,寻找“对我来说完美的教会”,就像寻找一条完美的牛仔裤。像其他一切消费主义的做法一样,它是一种假想,试图通过消费彰显个性,并深深地以舒适为导向。信仰很伟大,前提是它为我的生活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带来好处同时降低成本;信仰很伟大,只要它不妨碍我的自主权,不对我表达“真我”设置界限。这种信仰在以下环境中更容易茁壮成长:信仰基督不会引发争议,实践基督不会产生文化冲突,去教会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无损甚至带来拔高。
二、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倾向的动机是好的:尽可能有效地广传福音。正是这种信仰催生了慕道者导向运动(Seeker Sensitive Movement)、大型教会、新兴教会、时髦基督教以及其他花样翻新的宣教与植堂策略。 这种高度关注需求、舆论和 “哪里有需要哪里有我 ”的外向型、有公关意识的信仰,意图是好的——竭尽所能填满教会的空椅子并赢得失丧的灵魂——但结果往往是糟的。
三、政治挂帅
当政治派别和神学信仰融合时,后者不可避免地会被前者塑造——并为前者服务。 这造成了基督徒可能出于政治原因在某些问题上“改变主意”(通过更换政党或与现有政党一起改变)或被迫“重新思考”圣经在该问题上的教导以服务于政治目的。
四、感情用事(“尽心”)。
毋庸置疑,情感在健康的基督教中至关重要。但过于情绪化的信仰可能带来不稳定。这是一种主要以经验为中心的信仰:激动人心的敬拜,振奋心灵的布道,灵性狂喜的 “巅峰 ”体验。这种信仰经常把强度和热情当成指标。如果我 “对教会没有感觉了”,或者如果教会生活开始变得无聊,问题就来了。这种 “只要好氛围 ”的信仰也倾向于避免思考上帝的审判,更愿意把上帝想象成一个圣诞老人,总是给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五、理性大脑(“尽意”)
教义和圣经知识对于健康的基督教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过于迷信理智可能会带来问题,尤其是当“纯正信仰”与我们生活的其余部分脱节、不再有关系的时候。某些形式的基督教可能正确地强调教义和纯正教导,但如果它与这些信仰的形成和明显塑造的生活没有联系,那就是灾难的根源了。太多的基督徒知道正确答案,却不能正确地生活。太多的教会没有适当地将信仰和行为联系起来。在不断变化的文化中,这种脱节对可持续的信仰来说是致命的。
如果我们的基督教信仰建构在这五个结构性缺陷之上,那么当文化逆风吹来时,我们很可能摇摇欲坠。而性伦理问题,正是一阵名副其实的狂风。
下面我们看看这五种歪歪扭扭的基础如何导致基督徒妥协。
一、消费主义
以“自我提升”为框架的信仰对痛苦几乎没有耐受力。它看中的是额外的好处,并与之共进退。一旦需要付出代价,无论是背负社会污名,被所处的文化边缘化,还是与朋友的关系变得紧张,消费型基督徒就灵活转身,马上定制另外一套属灵策略,很方便地把耶稣“背起你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命令,抛到九霄云外。
这种信仰不会长久,尤其在这个正统基督教(特别是它对性的教导)要信徒在文化、关系和职业上付出高昂代价的时代。 当一个基督徒从事某种行业,或生活在某个城市,在那里任何与“顽固基督教信仰”有联系的人,其上升通道都会关闭;或者当一个基督徒仅仅想要在个人生活中摆脱圣经对于性的“压迫性”束缚时,消费主义信仰就开通了一条通往信仰妥协的快速通道。
这是一个自我表达和个人自主权居首位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快乐与肯定,无论他选择多么独特的生活方式,这让消费主义信仰在性伦理问题上变得暧昧不清。如果自我表达所带来的幸福感比圣经的权威更重要(对于许多当代基督徒来说,从功利角度考虑,也的确如此),那么为了自我的利益,圣经当然会靠边站。
二、实用主义
圣经对于性的明确教导越来越多地与公众舆论背道而驰,这对公共关系来说这可不是好事。 对于实用主义信徒来说,这带来了两难境地: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信仰鲜明、受人接纳,并普遍吸引尽可能多的人喜欢自己。 当一个圣经主题(性伦理)让那些潜在的皈依者望而却步的时候,该怎么办?实用主义基督徒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忽略或重新阐释圣经的性伦理是最好的选择。
这种做法常见于大型教会,以及关系到大量金钱的事工和行业中(参见当代基督教音乐界)。如果生存意味着不能再持守圣经的立场,而是“重新思考”教义以更好地适应听众(和金钱)的走向,那么许多基督徒会做出妥协。
三、政治挂帅
正统教义不会,也永远不可能完全融入任何国家界限分明的党派政治中。例如,在性伦理方面,我看到不少政治左倾的基督徒在稳步改变他们的圣经信念,这是因为他们的政治方略要求这样“一勺烩”。今天,若不挥舞彩虹旗,就无法在左派政治阵营中上位。可以肯定地说,这也困扰着右翼政治化的基督教——近年来,右翼倾向于淡化或忽略保守派领导人在性方面的越轨行为,(即使与此同时在谴责对方阵营的性伦理问题)。
四、感情用事
那些信奉“只要好氛围”的人,那些把基督教当成疗愈工具的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上帝会提出这么多严格要求,例如,要求一个被同性吸引的女人背起十字架,洁身自好,而不是活在自己的情欲中。他们认为,上帝比这更好说话,上帝不会因为一个人乱认性别身份,就审判他。如今的发展趋势是:
为这种转变自圆其说的借口——“神就是爱”。 然而,此处的“爱”并不是圣经中所教导的由上帝定义的、客观的爱,而是由我们定义的、主观的、自我指涉的爱(“爱就是爱”)。
五、理性大脑
人们可能会认为头脑理性、沉浸于教义中的基督徒会在性伦理的文化飓风中站稳脚跟。但并不总是这样。这里经常出错的是信仰和行为之间出现致命脱节。植堂负责人秘密沉溺于色情,神学生与女友偷食禁果,牧师一边抨击同性恋婚姻,一边搞婚外情。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但是,掌握圣经真理的大脑与付诸行动的身体之间,只要出现脱节,无论多么微妙,都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让你妥协。
今天许多懂圣经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在性道德上妥协?部分原因是他们看够了太多伪善的基督徒过着分裂的生活——他们对圣经所谓的认信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实际影响。
也许你读到这里,发现上面说的就是你。不要惊慌。把它当作一个警告和挑战吧,加固你的信仰,封住裂缝,修补漏洞,使它能够抵御21世纪性伦理的风暴。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保持忠诚将变得更加困难,而不是更容易。 不要嘲笑那些现在妥协的人,并认为它永远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鉴察你自己的信仰,检验你自己的心。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保持忠诚将变得更加困难,而不是更容易。
你的信仰是否取决于基督以外的其他事物? 比如:被人喜欢, 感到舒服, 掌握权力, 开开心心,保持正确?如果是这样,请考虑一下,所有这些基础就像流沙,而你就是马太福音 7:26–27 所说的那个无知的人。 风吹、雨淋,水冲,你的信仰就会崩塌。 然而,如果你像那个聪明人一样,把信仰坚定地建立在基督的磐石之上,相信他的恩典够你用的,他的话语足以做你的灵粮,(无论世人多么不欢迎他),那么你信心的房子就会屹立不倒。
译:PSJ;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5 Foundations That Lead to Compromise on Sexual Eth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