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对我来说,在职场上找到导师——更别说是好导师了——一直是个不小的挑战。我常常会这样做:找到一位我很仰慕的人,约他出来喝杯咖啡聊聊天。可惜的是,这种关系往往昙花一现,很快就不了了之。屡试屡败之后,我多少有点沮丧灰心。
几年前,我改变了寻找导师的方法。这个改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短短五年内就找到了四位优秀的导师。通过这段经历,我总结出了四条关键经验,希望能帮助职场中的基督徒建立起有意义、有果效的师徒关系。
我们都幻想着那种自然生成的关系:一位年长者对你有兴趣,主动邀你每周共进下午茶。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
根据我的经验,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截了当地邀请对方成为你的导师。我的第一位职场导师比我大 20 岁,他是销售副总裁。我们共事一年,合作了几个项目,我觉得和他相处得挺不错。于是有一天,我约他喝咖啡,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愿意做我的导师吗?”
我清楚地记得提出这个请求时,心里忐忑不安。这种直截了当的做法让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结果证明这个尝试很值得。这种明确邀请的好处是让双方达成共识。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确定关系”。
我们想想圣经中最著名的师徒关系——保罗和提摩太。保罗多次称提摩太为他在信仰中的真儿子。他们之间的关系清清楚楚地显示出保罗是提摩太的属灵养父。提摩太从不会怀疑他和导师在这个问题上是否看法一致。这种明确的关系让保罗能够直接、具体地指导提摩太,帮助他应对在以弗所带领基督徒群体时遇到的种种挑战。
同样,在职场中寻求导师的基督徒也可以借鉴这一点。通过正式确立与导师的关系,我们对彼此有清晰的期望,达成彼此的共识。
当我们说希望从导师关系中“得到些什么”时,听上去似乎有点功利主义,但这其实不是坏事。
我还记得当年请大老板内森做我的导师时,他反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着实吃了一惊:“你希望从这段关系中得到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
老实说,这么直白地说出我所期望的结果,让我有点不自在。但内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在帮我重新审视这种关系的本质。
我们很容易仰慕那些可能做我们导师的人。毕竟,他们往往已经取得了我们想要效仿的成就。也许他事业有成,也许你很欣赏他的人品,也许你注意到他面对压力时依然能够从容应对。这正是我们渴望得到他们指点的原因。
如果导师恰好也是基督徒,那自然再好不过。但根据我的经验,这并非必要条件。作为基督徒,我们固然要与众不同,但同时也要学会与这个世界打交道(耶 29:4-7)。在世俗环境中工作的信徒,必须学会平衡“在世界中”,但不属于“世界”(约 17:16),这就包括了向信仰不同的人学习。
要知道,导师更像是顾问,他的建议你不必照单全收。就像我并不要求我的会计师或医生必须是基督徒一样。相反,我会把问题限定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内,然后从圣经的视角来权衡他们的建议。我对待职场导师的态度也是如此。如果导师建议我做一些不那么妥当,或者不对的事,我会谢谢他的意见,然后自己做决定。毕竟,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我手中。
把重点放在特定的成长领域上,这种做法既明智又实用。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潜在导师坐下来聊天,感觉聊得很开心,但最后发现没什么实质性收获。如果能明确指出你希望导师(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在哪些方面帮助你成长,就能让你们的关系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也更富成效。
在职场上邀请某人做我的导师时,我会给这段关系设个期限。一般来说,我会请对方承诺在一年内每隔四到六周见我一次,总共大约九到十二次。
设定明确期限对双方都有好处。假如这段关系没你想象的那么理想,你们也有个明确的收尾时间。要是没有期限,你可能就得面对这些尴尬的选择:要么硬着头皮一直跟这位平庸的导师见面,要么来个“分手”谈话,或者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双方都慢慢疏远,最后干脆互相不告而别。
导师关系有期限,就能避免这些尴尬,让你在正式关系结束时心存感激、满怀喜悦,而不是尴尬失望。如果你们相处得很愉快,随时可以续期(比如再来一年),或者转为更随意的朋友关系。
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导师要抱有适度的期望。你对导师的唯一期望应该是:(1)准时赴约(如要改期需及时沟通),(2)用心倾听你的想法,(3)尽力回答你的问题。
别指望他会向你倾诉烦恼。别期待他会把你当亲人。别指望他会猜你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甚至别期待他会为见面做特别准备。
相反,作为学生,你应该尽量让他容易做好你的导师。下面是我用来减轻导师负担的三个小窍门:
你可能还得根据导师的风格来调整自己的方法。我遇到过一位爱讲故事的导师,每次在一起时,他总能分享一些行业内的宝贵细节和历史。还有一位总是以问题回答问题,帮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有位导师给出的答案总是很委婉,需要我事后慢慢琢磨。还有一位导师喜欢直言不讳地发表看法,我得把他的建议打个七五折再用。每段关系都有它的独特价值,但我必须用不同的方式去应对。
有些导师可能会主动为你做些额外的事。我遇到过帮我改简历、模拟面试、在公司内部帮我牵线搭桥的导师,但你不要期待导师都会这么做。导师不是来解决你所有问题的。他更像是测试你想法的人,给你提供意见,指点一二。
作为基督徒,我们在职场中经历起起落落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成长,效法基督。企业界固然能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但别小看了在当地教会里的成长潜力。
这种在教会中的指导关系虽然不那么正式,却往往更加珍贵。比如在教堂门厅里的闲聊,小组活动中的交流,或是查经班上的讨论,这些可能不会直接帮你升职加薪,也不会让你在下次演讲中一鸣惊人,但它们却在悄悄塑造你的品格,这些品格会伴随你每天走进职场。
《歌罗西书》3:23-24 告诉我们,要凡事尽心竭力,像是为主作的。作为基督徒,我们有这样难得的机会去建立跨越年龄、代际的师徒关系,帮助我们拓宽视野,获得人生指引。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只需要我们多用点心,多一份准备。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How to Find a Workplace Men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