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够了,别再把怀疑当美德!
2025-08-14
—— Trevin Wax

假期期间,我看了新上映的电影《秘密会议》Conclave,港译《教宗选战》),这是一部紧张刺激的影片,聚焦于梵蒂冈神秘传统和红衣主教之间为选出新一任教皇而展开的政治角力。这部电影改编自我去年读过的一本说,作者是罗伯特·哈里斯( Robert Harris)。

这里我就不细谈影片的摄影、表演或配乐了(都不错),也不打算剧透那个略显夸张的剧情反转。这些“宫廷斗争”暂且放在一边,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贯穿始终的那条主线:天主教会内部,“进步派”与“传统派”的角力与对立。

确信 vs. 怀疑:核心争议

影片中刻画了两个红衣主教派系:一边是推动教会自由化改革的“进步派”,另一边则认为基督徒需要坚实信仰根基的“传统派”。代表传统派立场的是特德斯科主教(Cardinal Tedesco),他在片中有一段演讲,呼应了本笃十六世所说的“相对主义的独裁”(dictatorship of relativism),也让人联想到G. K. 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那句关于教会“不是随世界而动,而是推动世界前行”的名言。

各位枢机选举人,你们的任务就是挑选一位能无视那些怀疑论者、牢牢把稳方向舵的新船长。现在,每天都会冒出一个新的‘主义’,但并不是所有观点都有着同等价值,并不是每种意见都值得同样重视。一旦我们屈服于‘相对主义的独裁’——这名称取得再贴切不过——并试图通过迎合当代各种教派与时尚思潮求生,那这艘船也就完了。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教会,而是一个能推动世界的教会。

特德斯科的对手是由拉尔夫·费因斯(Ralph Fiennes)饰演的劳伦斯主教(Cardinal Thomas Lawrence),他主持整个教皇选举会议,是进步派的代表。他在影片中的关键演讲几乎直接照搬了罗伯特·哈里斯的文字:

我的弟兄姊妹,在我这一生为圣教会效力的年日中,我可以诚实地说,有一种罪,我比其他一切都更为惧怕——那就是‘确信’。确信,是合一的大敌;确信,是宽容的死敌。甚至连基督在临终时都不是‘确信无疑’的。祂在十字架第九个时辰的痛苦中喊道:‘我的神,我的神,你为何离弃我?’我们的信仰之所以有生命力,正是因为它与怀疑同行。若只有确信,没有疑问,那就没有奥秘,也就不需要信心了……愿主赐给我们一位会怀疑的教皇,正因为他的怀疑,天主教的信仰才仍然活着,并能激励全世界。愿祂赐下这样一位教皇:他会犯罪、会悔改、会继续前行。

请注意这段话背后的假设:“确信”不仅是罪,而且是最可怕的那种;“合一”是善,“宽容”是不可或缺,而“确信”恰恰威胁这两者。我们越不确定,就越像基督;怀疑越多,信仰越真实,因为“确信”将一切奥秘都终结,使信仰失去意义。换句话说,在信仰生活中,“确信”是恶,“怀疑”才是美德。

对此,我们只需回应一句:荒唐至极!

怀疑的力量?

先来看福音书。耶稣从未称赞过“怀疑”。相反,我们看到祂多次责备门徒“信心不足”,甚至在懊恼中发问:“你为什么疑惑?”祂称赞人时,是因为他们有“信心”,那种连祂都感到惊讶的信心,无论对方的背景如何。祂说:“不要怕,只要信。”

再看教会历史。使教会合一的,从来不是怀疑,而是确信。是对神话语真实的确信,是对信仰伟大信经的坚定确信。合一不是出自一直犹疑,而是出自对真理的认同。

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历史中所见的那些激励人心的信仰榜样,尤其是在灵魂黑夜中、在那恶者不断低语试探时仍持守信心的人物。打动人心的不是他们的怀疑,而是他们如何胜过怀疑的信心。我们不会因为佩佩图娅(Perpetua)和费丽西蒂(Felicity)在竞技场中对野兽畏缩而记住她们;我们之所以现在依然记念她们,是因为她们无畏的勇气和信念。我们今天传颂的,不是那些在混乱思绪中出卖信仰的男女,而是那些奋力追寻真理、不惜代价明确表白信仰的人。

当然,信仰之路并不轻松。多马怀疑过复活的真实性;甚至有些门徒亲眼见过复活的主,仍然疑惑。挣扎是可以理解的。因此《犹大书》才会教导我们要“怜悯那些怀疑的人”。对怀疑保持诚实的态度,是一种美德;但值得称许的,是那份诚实,而不是怀疑本身。

你很难在过去的基督教传统中,找到任何将“确信”视为罪、视为合一的障碍,或是容忍的敌人,更不用说信仰的敌人了。伟大的荷兰神学家赫尔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就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信心的确信》(The Certainty of Faith)。“确信”本身并不会带来逼迫,关键在于你对什么有确信。若一个人深信耶稣登山宝训的真理,他更可能选择忍受逼迫,而不是去逼迫他人。

怀疑与信心

需要澄清的是,我们所说的“确信”并不是那种启蒙时代的“绝对确定感”,不是那种自以为能彻底理解上帝一切奥秘的自负。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深沉、持久的信心,一种扎根在内心深处的确信:相信神真实存在,相信耶稣是活着的,相信神爱我们,并且一切最终都将走向圆满。正如我们在诗歌中所的:“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莱斯利·纽毕真(Lesslie Newbigin)曾这样表达:这并不是那种“我已经掌握了无可辩驳证据”的自信,而是一个人听见了那位创造万物、掌管万有的上帝所发出的呼召——“来跟从我”——并勇敢回应后所拥有的信心。

我理解为什么有人试图把“怀疑”美化为美德,而将“确信”贬低为罪。这往往是因为某些教会不容许人提出艰难的问题,对疑惑讳莫如深,表现出一种懦弱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姿态,不容许任何不确定的声音存在,结果让那些内心敏感、良心诚实的人只能将自己的挣扎隐藏起来。在这样的属灵环境中,信仰的挣扎往往伴随着羞耻感。所以,一些人自然会对那种“不给怀疑留一丝余地的确信式信仰”产生反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不是“确信”本身,而是不诚实;不是坚定信仰出了问题,而是假冒为善才是问题所在。

怀疑,是基督徒生命中正常的一部分。正如菲利普·莱肯(Philip Ryken)所说

信心与怀疑,并不像开关那样只能是‘开’或‘关’的二元状态,更像调光器上的明暗程度。有时我们的信心炽热明亮,有时则微弱暗淡……我们此刻正处在信与疑的哪一点?而圣灵需要做些什么,才能点亮我们内心的信?

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在信与疑之间摆荡,但目标从来不是庆祝“怀疑”,而是让信心更加明亮。如果我们的疑虑占了上风,信心暗淡下来,我们的渴望就应该是改变这个状态,而不是安于其中。“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这是我们真正的呼求。

基督徒的成圣道路上,确实会有属灵黑暗时刻,你会经历属灵的干旱,会突然遭遇疾病与苦难,也可能在理智上被基督信仰中那些大胆的宣告所困扰。这些挣扎不意味着你是个失败的基督徒,只说明你是个正常的基督徒。但圣经从未教导我们要“歌颂”怀疑,而是要面对它,走向那更坚固的信心。

正如布拉德·伊斯特(Brad East) 在《写给未来圣徒的信》(Letters to a Future Saint)中写道:

怀疑不是终点,而是中途的驿站。它是前行路上的一道障碍。它真实、艰难,并不值得羞耻;但它同样不该被渴望或理想化。我们所追寻的,是基督。衡量我们是否好好跟随祂的标志,是‘忠心’……殉道者不是为一个问号而死,而是为那位永活的基督而死。祂确实会在我们的怀疑与焦虑中陪伴我们,但祂最终的心意,是要把我们从怀疑中释放出来。

阿们!所以——够了,别再歌颂怀疑了!

一个说“来信耶稣吧,这样你也可以和我一样困惑不安!”的人,无法打动他人。真正有力量的,是持之以恒的信心、令人信服的确信、能移山的信念。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作者博客:Enough with the Valorization of Doubt!

Trevin Wax(特雷文·瓦克斯)是北美宣教委员会(North American Mission Board)研究和资源开发部的副总裁,也是锡达维尔大学的客席教授。特雷文曾是罗马尼亚的宣教士,是福音联盟的定期专栏作家,并为《华盛顿邮报》、宗教新闻社、《世界》和《今日基督教》撰稿。他曾担任《福音计划》(The Gospel Project)系列丛书的总编辑,并在惠顿学院教授宣教和教牧事奉课程。特雷文著有多本书籍。
标签
信心
电影
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