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敬拜的带领者,可以我们说生活在一个特别幸运的时代。这不单是因为我们有千百年积累下来的诗歌与圣诗可以用于教会的敬拜,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创作的诗歌数量远超任何时代,更是因为透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即时获取这些来自各方的诗歌资源。我们可能把这些视为理所当然,但这些资源的数量和种类的庞大,以及获取资源的便利,都是敬拜的带领者和教会聚会的筹备者们在近十年前无法想象的。
当然,数量并不等同于质量。随着每年数以千计的诗歌作品被加入到这个虚拟的全球“圣诗集“,值得提出的疑问是:我们是否真需要更多的敬拜诗歌?这些近期的诗歌作品,真的加增和拓宽了现有资源的深度与广度吗?亦或是,这些只会导致诗歌类型呈现难以控制的扩张势头,可能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会鼓励我们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文化中,像对待很多其他产品的”一次性“态度一样,来对待敬拜诗歌?
这是个富有争议的问题。当然,作为一名定期“生产“诗歌作品(不论好坏)的创作者,这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是无法回避的。那么,就让我这样来回答:“是的,我们的确需要更多的敬拜诗歌,但同时也需要对新的诗歌提出相当高的要求,请允许我来解释一下。”
诗歌在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增加我们对神本体和对上帝作工的认识;它帮助我们以诗歌的方式生动地向神表达我们的敬拜和回应;它能帮助我们构建生活中的重要基石,以此帮助我们的日常生活;它能有力地将我们的祷告与代祷表达出来,并可以重述圣经故事、为圣经中的伟大事实带来新的看见。
然而,我不得不承认,每年我在不同网站,聚会,以及唱片中所遇到的不少新歌,都无法达到上述提及的几点。它们与循环往复地提取已有诗歌的词汇库并进行排列组合没有什么不同,它们只是给这些被提取的词汇配上了新的曲调。我感觉好像那些精力与技巧都被花在了创作一支富有活力、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上,而歌词则有几分像是后来才添加上的:这些歌词听起来都“正确“、表达的内涵则甚少。
我现在并不是要提倡一种 21 世纪的希律王法令,好像任何不符合要求的诗歌就应当在初创之时就被抹杀。然而我认为,如果那些与敬拜诗歌创作者同工的牧师、出版商、大会的组织者,以及唱片公司能够促使我们来写一些能够为诗歌的发展作出隽永和卓越贡献的作品,同时也不惧怕否定我们的作品,那或许会更有帮助。
但最好的方式,同时可能也是最令人痛苦的方式,是创作者的自我管控。因此,我也对敬拜诗歌的创作者提出以下的一些建议,至少在我们仓促间推出最新的作品之前,或可以稍作暂停,缓一口气。因为尽管比起过去,我们如今有了更多的敬拜诗歌,但我也相信,在我们的敬拜曲目中正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而教会正深受其害。
有很多诗歌常常直接地表明一个伟大的真理,却没有光照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真理。如果你想写一首歌来表达对神的信实的探究,那么仅仅写出“哦,你是信实的……你是信实的……你是信实的”则是远远不够的——这像是在念咒语,而不是在探究。恰恰相反,你当自问:“神是怎样彰显祂的信实的?在我的生命中,从哪里能看到神的信实?祂的信实,是如何影响我的态度,以及我所作出的决定的?”
有很多歌曲是为了达成某种特定效果而写的,例如“我今站在你面前”“高举双手”“向你扬声敬拜”这样的歌词,毫无疑问是一种能让会众产生明显回应的作词方式。这种方式并没有错。
但我们并非仅仅为达到一种效果来创作诗歌,我们是为我们敬拜的缘由来写诗歌。我们需要的诗歌应当能够深刻,同时富于创造性地来尝试探究神自身的属性,能够整全和荣耀地彰显祂作为的无限奇妙、以及神在基督里所给我们预备的无限丰盛。因此当我们这样来写诗歌,并加以技巧与创新的时候,相应的效果就自然会发生。
同时,诗歌带给我们的,并非仅仅是一种“感受”。它们可以教导我们,也可向我们发起挑战。它们可以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重述圣经的故事。像《诗篇》一样,本着我们的信仰,来探究人性的喜悦与哀伤。这些类型的诗歌或许并不能为会众“按下欢乐的启动键”,然而就在现实中夯实我们信仰的基础来说,却十分重要。
我们看到旧约中的许多诗歌描述了神子民生活中的一些特定的事件,来作为对他们的一个提醒,即神也主动地参与在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当创作者能够在诗歌中反映出有关会众特殊经历的部分时,会显得特别地有力。
在我自己的教会中,某个有着特定喜悦与自由的时期会激励我们的创作者写出一堆的诗歌,这对于会众来说尤为特别。在另一个时刻,譬如一位孩童的过世,会有另外一首诗歌被写下来,以此来表达我们共同感受到的哀伤与困惑。
当然,创作一首“本地化”的诗歌,并不意味着这首诗歌就得被局限在当地。世界上所有的教会,将会像我们一样走过相似的历程,她们或可在你的诗歌中,得到安慰与启发。
不像过去的年代,在当今的文化中,精雕细琢出来的歌词或许并不那么受重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Hal David,Oscar Hammerstein和 欧文·柏林(Irving Berlin);六七十年代的卡洛尔·金(Carole King)和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以及七八十年代的伯尼·托平(Bernie Taupin)和鲍伯·迪伦(Bob Dylan) ——这些伟大词作者的歌曲能够历经世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歌词创作的深度。
在当今的时代中,也会有一些例外,我这里仅提及几个创作者,像Thom Yorke, Elvis Costello和Eminem。但就世界流行音乐大体来说,歌词的重要性,似乎比乐曲要降低一个档次。正如我们如今所看到的,这样的优先次序,似乎有点儿影响到了敬拜诗歌的风格。
因此,尽管作曲可以排在作词之前,但不要以为你写下了一首令人难忘的旋律后你的工作就差不多做完了。你需要谨慎地决定歌词的特定主题,搜集所有与主题相关的经文、引文,以及参考书目,再来默想与应用。问问你自己,“事实上,这些意味着什么?”,接着用你自己的话来表达出来。探索一些诗歌的技巧,例如对照、头韵法、反复,比喻等等,然后将你的思想缩简成更紧凑,更深刻的词汇。
总而言之,如果你用像对待旋律及编曲创作的严谨态度一样,来对待歌词的创作,那么你或将发现,你所写下的,会比过去的作品更有力量,更加宽广,也留存更久。
译/校:九标志。原文发表于作者博客:Do We Really Need More Worship So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