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基督不会随时再来
2019-06-04
—— Sam Waldron

基督是不是随时都会再来?

我猜想今天大多数的福音派信徒都会回应,“当然!” 实际上,我怀疑一个 “不” 的回应似乎接近异端邪说。确实对于很多信徒来说,基督可以随时再来的概念在过去200年的时间,已经基本成为正统信仰的一部分。因此,当我提议说这一观点不但圣经根据有限,而且还与圣经实际上所教导的相悖,这或许会让你感到惊讶。

不要误会——我确实相信基督即将到来,也会在下面解释这一点。但首先,我要提供证据,解释为什么基督 “即将"再来和基督"随时"再来不是同一个概念。

耽搁的各种原因

一个 “随时” 再来的概念,和某些事件必须在基督再来之前发生的概念,是互相对立的。还有,和 “随时” 再来的概念相反,新约预言说许多事件在祂再来之前必须发生。这些事件都导致必要的耽搁,而耶稣教导我们要预料到这耽搁(太24:45–51;25:5;19章;路18:7;19:11–27)。对于这些 “导致耽搁” 的事件,让我为你提供五个例子:

  • 执行大使命要求一定的耽搁 (太24:14;28:18–20; 徒1:8;22:21;23:11节;27:24节)。
  • 彼得年老过世需要多年的耽搁(约21:18–19;彼后1:14)。
  • 耶路撒冷的毁灭,及犹太人被掳到各国去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这些都必先发生(路21:23-38)。既然新约大多是在这毁灭事件之前编写的,至少新约的那些部分不能鼓励信徒期待基督随时会再来。
  • 保罗受托要把福音远远带到外邦人当中、并且他将会在罗马为基督作见证的预言,意味着基督再来需要延后(徒9:15;22:21;23:11)。
  • 或许最清楚的,帖撒罗尼迦后书2章1-12节包含着保罗明确的教导,就是大罪人及沉沦之子这预兆必 “先” 发生,而他把这些事件连接于基督再来之前的一段时期。这样的教导不符合基督将随时再来的预测。

我要说明两点。首先,其中一些事件已经明显发生了,因此在时间线上它们已经不在现今的我们与基督的再来这两个时间点之间。但它们都表示,“随时性” 并不是基督即将再来的本质之一。

第二,接受耶稣将随时再来这一教导的基督徒们通常把基督的再来分为两个阶段以试图解释这几处经文:一个秘密发生、教会在苦难前被提的事件,这一事件随时可以发生;随后一个公开,苦难后的显现,而这一事件便会有一些预兆在它之前发生。这或许是一个解读经文的勇敢尝试,但如果我们读下去就会发现,这样的解经和新约所提供的资料是起冲突的。

“即将性” 的定义

说了那么多,请让我赶紧重复,我确实相信基督再来的即将性。但问题是“即将性”这词汇应该如何定义。这些英语词汇“即将性(imminence)” 及 “即将(imminent)” 很少在我们的圣经译本中被使用。一个快速的搜查显示,这个词在新美国标准版圣经(NASB)里只被使用了一次(参考彼得的死,彼后1章14节),而在英语标准译本(ESV)里完全没有。因此,我们若使用这词来形容基督再来的即将性,我们并没有现成的圣经定义。我们必须依据圣经末世论概念的要求下定义。

因此,圣经又是怎么形容基督再来的即将性呢?这是以它的临近度而定义。新约教导,基督的再来已临近(来10:25)、近了(启22:10),并且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 (罗13:11)。

但是,常识和圣经知识都告诉我们,一个临近的事件并不等于一个随时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如说犹太人节日的筵席在经文里经常被形容为临近。这样的筵席完全不是随时发生的,而是发生在一年中固定的日期里 (约2:13,6:4,7:2,11:55)。这临近的语言也应用在一年中的其他时节(太21:34, 24:32;可12:38;路21:30),它们都是在定期的时候发生的。最后,这定义在路加福音21:28及彼得前书4:7里被应用在一个明显是苦难之后所发生的基督再来,因此大家都会同意这必定要先有预兆的发生,而不是随时性地发生。

那信徒对基督再来的期望和警觉地做好准备又该怎么解释呢?

很多人提议说,期望及警觉性这俩来自圣经的概念,意味着基督再来具有随时性。但这未必如此。

拿期望这概念来说。常识显示我们经常抱着期望,等待着我们明知不能随时到来的东西,比如春天的到来。再说,每个传达期望的希腊词汇,都使用在末世的事件上, 而大家都承认它们都不可能随时发生:

  • “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 (提多书2:13)
  • “神的众子显出来。” (罗8:19)
  •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 (林前1:7)
  • “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熔化。” (彼后3:12)
  • “新天新地(的到来),有义居在其中” (彼后3:13)

甚至确信耶稣的再来是随时性的基督徒,也一致同意以上的事件会在最后苦难之后才发生。然而,“期望”这术语同样应用在上述事件上。

这和警觉性(暨:保持警醒、谨守)是同样的。圣经中提到警觉性的词汇经常出现,比如说,耶稣在橄榄山讲论他自己在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 之后必到来(太24:29,42-44章;参阅彼前1:13;4:7)。简短来说,即便从一个苦难之前、随时性的观点来说,上述事件都是发生在苦难之后,因此不能随时发生。然而,警觉的术语仍然应用在它们身上。

因此,要从期望或警觉的术语中推断随时性,是不可能的。依据圣经的教导,你可以抱着期望及警觉来等候基督的再来,并同时不必然认为祂会随时再来。

这样的区别又意味着什么?

这整个辩论或许感觉是在吹毛求疵,而我也不想夸大它的重要性。然而,不符合圣经的教导是永远不会完全没有代价的。因此,让我们简略地思考这为什么是重要的。

或许实际的主要问题就是:相信基督的再来是随时性的,相近于当代帖撒罗尼迦教会信徒所犯下的错误,就是以为主的日子已经到来了(帖下2:1-2节)。这错误的信念似乎导致了一种丧失镇定及远见的现象,因此造成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徒辞掉工作等等(帖下3:6-15)。

重要地,保罗是这样回应帖撒罗尼迦教会的错误观念,他向他们保证,除非某些事件先发生,否则那天必定不会到来(帖下2:3-12节)。我们或许会辩论这位 “大罪人” 真正的身份,或争论我们是否能够在沉沦之子出现时而辨认祂。但一个不需辩论的事实,就是这随时性的概念确实结出了要不得的果子。而保罗的回应就是,当面否认这概念,并保证说一些预兆必须在基督再来之前而发生。

我并不是在宣称,每个相信耶稣将随时再来的人都犯下这样的错误。我是说,这和帖撒罗尼迦的错误非常相似,并且常常和基督教在文化活动及体制上的退缩,扯上莫大的关系。我是在提议,我们应该向保罗而不是帖撒罗尼迦教会学习,否则我们会像后者一样犯下同样的错误。


译:Lin;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Christ Will Not Return at Any Moment

Sam Waldron(萨姆·沃尔德伦)博士毕业于浸信会南方神学院(SBTS),目前担任圣约浸信会神学院(Covenant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的校长,并且在肯塔基州欧文斯伯勒(Owensboro, Kentucky)的恩典改革浸信会教堂(Grace Reformed Baptist Church)担任牧师。
标签
基督
新约
末世
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