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三部启示父母的新片
2025-01-01
—— Brett McCracken

为人父母,最难的莫过于把握教育的平衡。你想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却又担心过度保护会给孩子带来另一种长期伤害;你想提防各种危险和不良影响,但又不能管得太严,以至于孩子失去探索、冒险和汲取经验的机会;你希望为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但又不能陷入过分追求安全的误区。

最近读完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的新作《失控的焦虑世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后,我对这种矛盾的心态有了更深的思考。海特在书中很好地阐述了“探索模式”和“防御模式”的区别。他指出,现在的孩子处在“防御模式”下的时间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分焦虑的父母将安全置于首位。而“探索模式”则是指孩子在没有父母时刻监督的情况下,自主探索这个世界的奇妙(当然也包括危险!)。但因为父母太过注重子女的安全,孩子就错失了“探索模式”带来的宝贵成长机会。

今年秋天,我观看了几部新上映的好片:《闪电战》(Blitz)、《迷路》(Lost on a Mountain in Maine)和《荒野机器人》(The Wild Robot)。这些电影让我想起了海特提出的这些教育智慧。虽然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培养出坚韧不拔的孩子。

第一部:《闪电战》

由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执导的《闪电战》(Blitz,PG-13级,台译《战火寻亲路》)将故事背景设在 1940 年的伦敦,正值二战期间德军空袭最猛烈之际。这不仅仅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战时生存故事,更深层的主题是讲述人性的韧性——即使在经历了可怕的创伤与悲剧后,人们依然能在生活中找到快乐与意义,在炮火纷飞中唱出生命的赞歌(音乐元素贯穿全片)。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影片展现了孩子们无比坚韧的一面——他们在巨大压力下展现出的坚强、纯真和团结,常常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故事讲述了丽塔(由实力派演员西尔莎·罗南Saoirse Ronan饰演)和她的儿子乔治(新人演员艾略特·赫弗南Elliott Heffernan饰演)的故事。为了安全考虑,乔治被送往英国乡下避难——这让人联想起著名作家C.S.路易斯(C.S.Lewis)在牛津收留战时疏散儿童的往事,这段经历也成为了《纳尼亚传奇》(Narnia)创作的部分灵感来源。

然而,小乔治从疏散列车上跳了下来,决心要找到回家的路。他的历险(风格介于狄更斯笔下的故事与《铁路边的孩子们》[The Boxcar Children]之间)既有与陌生人互帮互助的温暖时刻,也有遭遇恶人和战争地狱的惊心时刻。在伦敦街头,死亡无处不在——这让我们猛然惊觉,就在不到一个世纪前,这座令人向往的西方大都市曾是一片战场,近 2 万平民在此丧生

作为一个白人母亲和来自格林纳达(Grenada)移民父亲的混血儿,乔治深切体会到种族歧视带来的痛苦。即便在全民团结抗战的时刻,他在自己生长的城市仍常常感到格格不入。但乔治从不把自己当作受害者,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创伤,他都勇敢地面对。正如剧中一个角色所说,他是个“斗士”,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曾放弃希望。正是这份希望——与母亲重聚并在废墟中重建生活的渴望——支撑着他继续前行。

与麦奎因之前的突破性作品如《饥饿》(Hunger,2008)或《羞耻》(Shame,2011)相比,《闪电战》的叙事手法或许显得“保守”或”传统”。虽然有评论家将此视为缺陷(《综艺》杂志称该片“传统得令人吃惊”),但我认为这恰恰是片子的优势所在。这是一部制作精良、扣人心弦的佳作,颂扬了亲情、陌生人的善意,以及爱与团结如何培育群体的韧性。

在当今艺术创作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的背景下,这样“传统”的剧情片反而显得别具一格。在科技加速人际疏离、推崇“个人至上”的西方社会中,《闪电战》提醒我们:只有按照上帝创造我们的本意生活——在互帮互助而非独善其身的关系网络中,我们才能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二部:《迷路》

与《闪电战》一样,这部新上映的《迷路》讲述了一个令人揪心的故事:一个小男孩与亲人失散后,必须独自完成一段漫长而危险的生存之旅。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讲述了 12 岁的唐·芬德勒(Donn Fendler,由卢克·戴维·布鲁姆Luke David Blumm饰演)的经历。1939 年的夏天,他在与哥哥和父亲徒步时不慎失散,在缅因州(Maine)北部的荒野中独自生存了九天。电影片名来自芬德勒本人在 1939 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这本书后来成为了青少年冒险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由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监制、安德鲁·布杜·凯特林格(Andrew Boodhoo Kightlinger)执导的改编电影,不仅完美呈现了故事中“户外生存/冒险”的元素,更打动我的是它对父子情感的细腻刻画,以及父亲在平衡风险、保护、自由和责任时面临的种种挣扎。饰演芬德勒父亲的保罗·斯帕克斯(Paul Sparks)出色地展现了父亲的复杂情感:为失踪的儿子疯狂搜寻时的焦虑,因为弄丢孩子而深深自责,却又暗暗期待儿子能运用自己教导的知识在野外存活下来。

作为父母,看完这样令人揪心的故事(包括《闪电战》),你可能会想要让孩子处在更多的“防护模式”下。但这两部电影给我的启示却是: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孩子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变得坚韧和勇敢,因为我们终究无法永远为他们遮风挡雨。总有一天——往往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他们需要独自在风暴中找到安全的航线。不管他们是否愿意,终将遇到这个世界的种种黑暗。

作为父母,此刻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智慧和指引。让这些教导与他们的天性相结合,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派上用场,帮助他们在黑暗中不仅能成为一道光,更能循着光明找到回家的路。

第三部:荒野机器人

今年秋天看过《荒野机器人》的父母们,想必都曾被片中的情节感动得湿了眼眶。这部制作精美的动画片改编自一部畅销青少年小说,通过科幻奇幻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深刻的亲子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罗兹(Roz,由露皮塔·尼永奥Lupita Nyong'o配音)的机器人,她收养了一只名叫布莱特比尔(Brightbill,由基特·康纳Kit Connor配音)的孤儿小鹅。为了让布莱特比尔在野外生存下去,他必须掌握游泳,尤其是飞行的技能。为此,罗兹竭尽全力帮助布莱特比尔成长,她邀请了雷电(Thunderbolt,由文·雷姆斯Ving Rhames配音)、长颈(Longneck,由比尔·奈伊Bill Nighy配音)和芬克(Fink,由佩德罗·帕斯卡Pedro Pascal配音)等导师来教导他必要的生存本领。

从罗兹身上,我们看到了每个为人父母都会遇到的困扰:如何在适度保护孩子的同时,又不过分呵护而让他们变得软弱。她很早就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残酷,也明白布莱特比尔必须学会独立生存和自我保护。毕竟,她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罗兹清楚地知道,仅凭自己的能力无法让布莱特比尔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成长,于是她放下“独自掌控”的执念,把小鹅交给其他导师教导——这个明智的决定让布莱特比尔受益良多。

《荒野机器人》展现的另一个教育智慧(这也呼应了《闪电战》的主题)是:罗兹在教导布莱特比尔时并不局限于生存技能,而是让他明白善良和宽容同样是“生存之道”。作为一个被设定为注重效率和功能的机器人,罗兹最初只关注如何让布莱特比尔活下去。但她逐渐领悟到,存活的技能并不能教会我们真正地生活

这个领悟给现代父母,尤其是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培养出能在社会中趋利避害、追求成功的“幸存者”。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懂得感恩、乐于助人,不是只顾自己而是愿意服务他人的孩子。

在危险世界中做父母的智慧

在这个感恩的季节,如果你是位家长,正在寻找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这三部佳作都值得一看。它们风格迥异却都扣人心弦,深刻展现了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如何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智慧。

现在,很多年轻夫妇选择少生或不生孩子,理由往往是“这个世界太乱了”“太可怕了”。但这些电影让我们意识到:从古至今,养育儿女总是在一个充满挑战与风险的世界中进行的。神赐给我们组建家庭的本能想法。靠着祂的恩典,一代又一代的父母都能勇敢面对、迎难而上。同样地,当给予孩子机会时,他们也总能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坚韧与勇气。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3 New Films Offer Wisdom to Parents

Brett McCracken(布雷特·麦卡拉根)是福音联盟高级编辑,著作包括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Hipster Christianity: When Church and Cool Collide。布雷特和妻子琪拉居于加州圣安娜市,二人都是萨瑟兰教会(Southlands Church)的成员,布雷特在教会担任长老。
标签
养育儿女
影评
为人父母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