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五种迷思
对圣经的五种迷思
2023-08-10
—— Chris Bruno

编注:本文系十架路出版社“五种迷思”5 Myths)系列文章之一。“迷思”的英文为myth,或译“误解”,即“常被信以为真,但实际上是错误的观念”。

迷思一:圣经的文本和翻译完全不可靠

几年前《新闻周刊》(Newsweek)有一篇文章,作者声称:“没有一个电视布道家读过圣经。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位福音派政治家读过圣经。教皇也不例外。你我都没读过。我们充其量只是读了一个糟糕的译本——一个手抄本的抄本的抄本的译本的译本的译本,圣经就是不断抄写翻译数百次后的结果。”

我希望这只是夸大之言,因为我无法理解这个记者怎么会发表这种观点。他说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版本不过就是一个译本的译本的译本。我想他的意思是指现代英文版新约由拉丁文翻译过来,而拉丁文版则从希腊原文翻译过来。对于电视布道家、福音派政治家、教皇,我无法置评,但我知道有我的很多学生还有同事都经常读希腊文原文新约,而且非常精通。我们还发现众多英文版本的圣经,如ESV, NIV,NASB等等,都非常可靠。

但有人可能会说,即使我们能翻译好圣经,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原文是什么。毕竟,几千年来,圣经的文本经过了成千上万人的手工传抄,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数以万计、有意无意的错误。

确实,在15世纪之前,圣经的文本全部是手抄复制的,有时抄写员会抄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拥有的文本与原始著作相差甚远、完全不可靠。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特别是当我们将圣经与其他古代文本进行比较时,圣经的准确度远远高过其他文本的准确度。我们拥有超过6,000份希腊文新约抄本(更不用提接近20,000份古代译本)。

这6,000份希腊文抄本中的矛盾之处被严重夸大了。虽然文本中存在许多差异,但大部分差异要么是拼写差异,要么是词序问题。还有一些其他差异根本没有改变文本的含义,尤其是使用同义词方面。不到1% 的差异涉及到意义改动,但是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影响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我们还没有说到成千上万的希伯来旧约卷轴和抄本呢,它们也同样可靠。证据很清楚:现代圣经译本是对可靠文本的可靠翻译。

迷思二:圣经书卷是人随意挑选出来的

我称第二种迷思为《达·芬奇密码》迷思(尽管第一种迷思也出现在那本书中)。故事大致如下:主后头两百年里,教会使用了成百上千份基督教经卷。多马福音、彼得行传,甚至犹大福音等书籍与马太福音、罗马书、启示录以及其他新约圣经一同得到广泛阅读。直到公元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合法化后,这个书单才缩减为今天的27卷新约圣经。在《达·芬奇密码》中,丹·布朗让书中人物描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当初选哪些书可以放到新约圣经里时,有80多部福音书可供选择,然而最后只选了少数几本,其中就包括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福音书。”当有人问书中人物,谁来决定哪些福音可以收录到圣经中去时,他回答说:“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圣经》是由异教徒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编撰而成。”尽管布朗在书中的这些论述有点夸大其词,但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大致相信这些话。

的确,在主后的头两三个世纪里,早期基督徒写下了几十份、甚至数百份书信经卷。新约圣经的正典在君士坦丁大帝时代之前就一直存在争议,这也确有其事。

但是,《达·芬奇密码》说对了的也就是这些。基督徒从未考虑过什么80本福音;事实上,基督徒认真考虑过是否纳入新约正典的福音书就是我们现在新约里的四本福音书。它们是最早的福音书,与众使徒的联系也最多,并且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教会的普遍接受。多马福音可能是这些其他“福音”中最早的一个,但它大概是在公元150-180年左右写成的。新约中的福音书则写于公元60-100年间,那时使徒们还活着。

新约的其他书卷也是如此。尽管早期教会用了一些时间才普遍认可了这27卷新约圣经,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君士坦丁大帝影响了对圣经文本的挑选。

迷思三:圣经不懂科学,而且也不可靠

即使是基督徒,也有很多人多多少少相信这点。他们会说圣经意在教导晚青铜时期或者古代近东的科学理论。 我们不能相信这样一本对科学有如此多误解的书,对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大家假设圣经是一本科学教科书,只是没有使用我们习惯的语言表述而已。最近我读到有人指责圣经存在着一个科学错误,因为它描述了圣殿中的铜海是一个周长30肘、直径10肘(王上7:23-24)的圆形物体。这使得π是3.0而非3.14。还有人认为圣经教导地心说,因为传道书1:5提到太阳升起,太阳落下。他们其实是在苛求使用日常语言的圣经没有采用科学的精确表达。 

如果我告诉你太阳在下午6点45分落山,你会指责我支持日心说,对科学一无无知吗?事实上太阳并没有真正在下午6点45分落山,而是因为地球绕其轴向东旋转,所以我们从那个时刻开始远离太阳光线范围而已。但如果我说“地球在下午6点45分旋转到太阳光线范围之外”,而不说太阳落山,你可能会觉得我有点奇怪。所以圣经就像你我一样,在用日常语言描述科学现象。用另一种标准来要求圣经,这不公平,并且也不符合实际使用语言的方式。

尽管有关地球年龄和创造细节的问题与前面举的例子有所不同,基督徒对如何最好地解释这些章节存在分歧,但即使是创世记1-2章也并非意图用详细的科学语言来解释宇宙起源。相反,创世记使用人类日常语言来教导我们,上帝从一开始就对祂的造物拥有大能。以这种方式阅读时,这些所谓的科学错误都不能对圣经的绝对真实性和权威性构成严重挑战。

迷思四:圣经主张父权主义

许多人认为在古希腊罗马世界中,妇女受到尊重、享有尊严,直到基督教出现后把这一切搅得一塌糊涂,因为圣经教导虐待妇女。但这种看法未能真正理解圣经实际上对妇女的教导。的确,上帝设计男女在某些领域(如家庭和教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和责任,但是不同不意味不平等。

许多人曲解圣经来压迫妇女,但这是因为他们既没有理解圣经关于妇女的教导,也没有理解上帝设计男女互补的初衷。从一开始,《圣经》就很清楚地表明:男女都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创1:26-27)。尽管在古代近东社会里女子一直遭受虐待和欺凌,但《旧约》里充满了各种赞赏夸奖女子的故事,敬虔的如哈拿(撒母耳记上1-2章),智慧勇敢的如底波拉(士师记4章)与亚比该(撒母耳记上25章),拯救神的子民免于灭亡的有以斯帖(以斯帖记)。在当时的世界里,女子几乎等同于服务男人的工具,而圣经视女子按照神的形象所造,并要为神使用来完成祂的旨意,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新约则更加清晰地展现这一画面。耶稣尊重妇女、爱护她们,即使她们倍遭当时所处文化的羞辱(约翰福音4章;路7:36-50)。虽然他确实呼召女人悔改,但他没有继续让她们陷在罪中, 而是视她们为上帝形象的承载者,应当受到爱护和尊敬。在新约其余部分中,我们看到姊妹们在各方面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在传福音和教导方面,有百基拉(徒18:24-26),建立教会方面有吕底亚(使徒行传16章),祷告方面有马利亚,约翰的母亲(约12:12)。姊妹们是保罗和其他使徒的同工(罗16:17)。

迷思五:圣经是一部大杂烩,故事互不相干,观念也不一致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一份1718年的法律文件、一本1818年的诗集、一部1918年的传记以及一部2018年的历史叙事组合在一起,来讲述一个连贯的故事。这会很困难,对吧?许多人就是这样看待圣经的。它是几千年来,由数十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说着不同语言的人所写成的。这样的书怎么可能前后一致呢?

但是,我们来看一下“后裔”这个概念在整本圣经中是如何展开的。创世记3:15提到了夏娃的“后裔”将有一天要伤蛇(也就是魔鬼)的头。上帝向夏娃后代亚伯拉罕应许,祂会赐给他们某些福分(创12:1-3, 17:7),而亚伯拉罕曾孙犹大则得到了一个应许,上帝说祂的后裔将统治万国。几个世纪过去了,上帝告诉大卫王,祂后裔的国位将直到永远(撒下7:13)。再过几个世纪,先知以赛亚提到了童贞女的后裔将兴起统治万国(赛7:14, 9:6)。当我们来到新约时,我们发现夏娃的后裔,也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加3:16),同时也是犹大和大卫的王位继承人(罗1:3-4)。最后,在对创世记3:15应许实现的异象式描绘中,大龙,就是那“古蛇”,试图摧毁女人的后裔,但后裔却彻底击败了大龙和其所有盟友(启12)。

这只是圣经故事中众多主题之一。圣经有许多层主题,它们丝丝相扣、以惊人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伟大的故事。这其中,有些部分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作者写作风格也不同,从旧约到新约,故事不断地展开。但圣经故事和细节却是惊人的统一。圣经至始至终讲述了同样一个故事:上帝通过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将祂所创造世界中的一群人救赎出来。 圣经是如此一致统一,让人拍案叫绝。

如果这是任何其他的书,我会很难解释它为什么如此一致,而且如此有深度。这么多的作者,这么不同的历史时期,怎么能写出前后如此一致统一的书呢?我们唯一能给出的答案就是圣经是神的启示。数千年来,基督徒都承认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圣经是永生上帝的话语。上帝在这本书里启示了自己,我们若明智的话,就该好好地读它,理解它,照着圣经去做,让福音来翻转我们的生命。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十架路出版社英文网站:5 Myths about the Bible.

Chris Bruno(克里斯·布鲁诺)博士毕业于惠顿学院(Wheaton College),现任北国国际大学(Northlan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新约与圣经神学教授。他曾任夏威夷安提阿学院(Antioch School Hawaii)的常务董事和教务院长,并与马特·德克斯(Matt Dirks)合著《跨教会合作》(Churches Partnering Together)。
标签
圣经
十架路出版社
五种迷思